四中全會續寫“一國兩制”成功實踐新篇章
十九屆四中全會決定明確提出堅持和完善“一國兩制”制度體系,堅定了各界對“一國兩制”的信心。近日,我會邀請一批港澳土生土長的博士認真學習研討四中全會精神,大家一致認為全會對國家發展具有重大和深遠意義,對推進“一國兩制”事業信心更足,未來港澳青年應在落實中央新定位、完善國安制度建設,以及加強愛國教育等方面下足工夫,共同譜寫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港澳篇章。
一、“一國兩制”獲中央更高定位
四中全會決定明確指出,“一國兩制”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一個偉大創舉,這是在中共全會決定中首次使用“偉大”一詞對“一國兩制”進行定位。從十六屆四中全會對“一國兩制”定位為“嶄新課題”,十七大表述為“重大課題”,到十八大指出“根本宗旨”,再到十九大報告將堅持“一國兩制”上升為“基本方略”,再到本次全會的“偉大創舉”,這一不斷遞進的歷史脈絡,一方面反映出中共對“一國兩制”規律性認識的不斷深化,深刻揭示了港澳之於國家發展和民族復興的重大意義;另一方面表明港澳在重新納入國家治理體系後,其重要性在國家工作全局中非但沒有減弱,反而進一步得到提升,在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進程中的地位更為重要。
當前,一些人認為隨着港澳GDP佔比的不斷降低,港澳已經不再重要。全會決定有力否定了這一觀點,深刻表明在新時代改革開放進程中,港澳具有突出地位和優勢,仍然可以發揮不可替代的作用。港澳是單獨關稅區、自由港、自貿區,具有高法治、低稅率、中西融合等不可替代的優勢,在中美貿易戰、全球經濟結構性危機凸顯的背景下,開放雙向橋頭堡的重要地位日益凸顯。港澳要緊靠“偉大”定位,堅守“一國”之本,善用“兩制”之利,發揮自己獨特的雙向功能,以及資金、人才、技術和關係的聚集地作用,在金融開放、科技合作、貿易合作、人民幣國際化等多個方面充當橋頭堡。
二、提振信心,堅守“一國”基礎。
四中全會決定明確提出,必須堅持“一國”是實行“兩制”的前提和基礎,“兩制”從屬和派生於“一國”並統一於“一國”之內,強調絕不容忍任何挑戰“一國兩制”底線的行為,絕不容忍任何分裂國家的行為。在香港“修例風波”的非常時期,中央這一堅決表態充分表明中央加強維護港澳國家安全的決心,嚴重警告敵對勢力,大大提振了香港社會對全面止暴制亂的信心。
在國家安全制度建設方面,澳門遠遠走在香港的前面,二○○九年即出台《維護國家安全法》,確立了維護國家安全的法律依據。二○一八年又透過了行政法規《澳門特別行政區維護國家安全委員會》,進一步完善了為維護國家安全提供法律依據和的體制機制。二○一六年,根據全國人大常委會對《香港基本法》第104條的解釋精神,主動修改立法會選舉制度,加入“防獨”條款,確保愛國愛澳力量在立法會的主導地位。
當前“一國兩制”在香港的實踐遇到一些挫折,完善國安制度建設的責任愈加突出。在這方面,香港應以澳門為師,盡快調動一切力量依法制暴止亂,自覺納入國家治理體系的總體框架中來,積極回應中央關於維護國家主權、安全的核心關切,建立健全維護國家安全的法律制度和執行機制,高度尊重中央全面管治權,與中央建立更加緊密的互信關係。
三、理直氣壯加強愛國主義教育
在“修例風波”中,長期受病態教育洗腦的香港青年在亂局中充當“炮灰”,鼓吹“港獨”、“英美港盟”、“香港城邦論”、“暴力革命”等謬論最賣力的不是甚麼“廢青”,而是高中、高校的學生,表明香港的愛國主義教育出了大問題。對此,四中全會決定明確提出,加強對香港、澳門社會特別是公職人員和青少年的《憲法》和基本法教育、國情教育、中國歷史和中華文化教育,增強香港、澳門同胞國家意識和愛國精神。
許多內地朋友可能不熟悉的是,“六七暴動”後,向來標榜中立、自由的港英政府面對香港人民高漲的愛國主義熱情,意識到“治其心”的重要性,下大工夫開展“贏心贏腦(winning the hearts and minds)”工程,成功建立起一套以推行英國價值為基礎的管治體系。其要義是,一方面將“恐共”、“仇共”成為香港社會的基本民情;另一方面則把英國塑造為仁慈的統治者,把西方價值體系確立為放之四海皆準的普世價值。
當前,應借鑒英國,理直氣壯加強港澳愛國主義教育,增強國家意識和愛國精神。建議港澳特區政府一是循序漸進,提升港澳新一代年輕人對內地的認識;二是透過政策扶持,提升青年人融入的信心和能力;三是委託第三方機構培養公務員和青少年的國家認同感,加強中國文化歷史的學習;四是加強愛國主義教材的編撰、推廣工作。四是建立更多以中資為背景的國際學校,調整傳統的學校政治主導力量。五是加大力度推動依憲治國的法律人才培訓,深入研究《憲法》與基本法的理論,以精準的觀點及立場來對外推廣。
澳門愛國教育青年協會
博士智庫委員會
黃家倫 簡浩賢 鄧偉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