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銀全幣種信用卡
2020年11月08日
第C08版:澳門街
澳門虛擬圖書館

牽繫葡印之“葡人村”

印尼是葡人“航海大發現”的中轉站

海事博物館描述葡 人到達雅加達的展板

香料貿易是葡人航海目的之一

馬六甲葡人村

馬六甲葡人村內牌坊

牽繫葡印之“葡人村”

印度尼西亞一向以來給人的印象,充滿華僑、荷蘭人統治的時代,或者印尼人民爭取獨立的故事。殊不知,第一個接觸印尼的歐洲國家,卻是遠在伊比利亞半島的葡萄牙人,而且與當時的巽他皇朝有良好的關係。葡人在印尼留下的眾多遺跡,見證了中世紀航海時代葡萄牙人踏足東南亞後,以此為基地往北邊進發,向中國沿海和東亞地區進行探索及擴展航海路線。因此引起外國學者、傳媒和探險家的興趣,不遺餘力發掘這些珍貴的歷史資料。

源於“地理大發現”

本文介紹位於雅加達北部,接近印尼最大貨運港——丹戎不碌港(Tanjung Priok)的“葡人村”,這裡確切能夠反映葡萄牙人涉足東南亞,以及當年葡、荷兩大海洋帝國爭奪東南亞殖民地的歷史事蹟。

葡人村至今約有三百六十多年歷史,一九九九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內。當地人稱之為“甘榜圖古”(Kampong Tugu),“甘榜”意謂“村莊”,“圖古”即“碑石”之意,中文較簡單的稱呼是“圖古村”。

中世紀“地理大發現”時期,印尼是歐洲和遠東地區之間其中一個重要的航運中轉站,也是歐洲列強其中一個爭奪香料來源的主戰場。循着葡萄牙人從印度果亞到達馬來西亞的馬六甲,再前往印尼及最後向北航行的路線,可以發現“圖古村”的歷史,竟然與馬六甲葡人村及澳門土生葡人有密切的關係。如果將三個生活在不同地方,卻屬同一根源的混血族群進行探究,不但是一個吸引人的議題,而且對研究中世紀葡萄牙人來到東南亞及中國沿海地區,提供一個重要的歷史材料。

非征服者身份入境

澳門歷史學家文德泉神父於一九六三年在里斯本出版的《MACAU

E A SUA DIOCESE》(

澳門及其教區),用了不少篇幅描述巴達維亞(雅加達)的“土生葡人”社會。文章的開頭更闡明了“葡萄牙人從未在巴達維亞定居,這是一個荷蘭殖民地,被稱為‘東方皇后的海濱’。如果他們(葡萄牙人)從未以征服者的身份進入那裡(巴達維亞),他們則屬戰俘和商人(注一)”。也就是說,葡萄牙人來到雅加達定居,僅以戰俘和商人的身份,並非如荷蘭人以征服者的身份居留在巴達維亞。

十五世紀初,中國航海家鄭和七次下西洋後,因明朝廷的閉關自守,中國的航海事業驟然停頓。八十多年後,約十五世紀末,取而代之的是歐洲“地理大發現”的熱潮。葡萄牙作為這個熱潮的先驅者,憑着堅固的遠航船隻、堅韌的宗教信念及對香料和黃金的熱切需求,打開了遠東神秘的大門。葡國的三桅船繞過兇險的南非好望角,衝破印度洋的萬重浪到達印度果亞和印度支那其他小國家,進而到達馬來西亞的馬六甲,再沿着巽他海峽進發到印尼星羅棋佈的島嶼,人口眾多的爪哇島更是必到達的一站。

香料、營商與傳教

一五一一年至一五二六年,葡萄牙人只是零星地來到中國沿海地帶,與中國商人進行海上貿易生意(注二),這個時候華人卻還沒有出現大量移民到這個“萬島之國”的情況(注三)。葡國人的船隊卻開始從馬六甲出發,循着東邊的航線探索及登陸印尼一些島嶼及港口,藉此能夠更好地掌握這一帶的海上交通運輸,獲取更多的香料資源,順道推廣天主教信仰。

文德泉神父在一九五七年的澳門教區公報刊登了一篇文章〈A Diocesa Portuguesa de Malaca〉(在馬六甲的葡國教區),第十八章節“耶穌會士在摩鹿加島”中,闡述“耶穌會士跟隨着葡人不斷擴展的勢力,在一些島嶼進行傳教活動”。另外,香港一位已故著名葡萄牙漢學家José Maria Braga著寫的《亞洲的耶穌會士》(Jesuítas na ásia)(注四),內容更為詳盡,將葡人在印尼控制的島嶼及港口列述出來,使讀者一目了然。

印尼境內文物最多

綜合目前收集到的資料,當時葡人在印尼進行貿易及傳播宗教活動的地點,大致如下:蘇門答臘的亞齊省(Aceh)、爪哇的井里汶(Cirebon)、萬丹省(Banten)、雅加達的Sunda Kelapa(巽他格拉巴)、班達群島(Banda)、巽他群島的花島(Flores)、索洛島(Solor)、摩鹿加群島(Malucu)主島哈馬黑拉(Halmahera)、摩鹿加群島的第二大城市特爾納特(Ternate)、斯蘭特(Seram)、達馬爾島(Damer)、安汶(Ambon)、巴布亞新幾內亞(Papua New Guine)和澳門人較為熟識的帝汶(Timor)等。

葡萄牙里斯本“卡洛斯特古爾本基安基金會”(Calouste Gulbenkian Foundation),於二○一一年出版一本英文書籍《Asia Oceania : Portuguese Heritage Around the World : architecture and urbanism》(亞洲大洋洲:葡萄牙在世界各地的文物遺產:建築與城市主義),內容圖文並茂介紹葡人在亞洲遺留下來的文物遺產,並詳述這些遺蹟的來源及其歷史,地點包括泰國、帝汶、孟加拉、印度、馬來西亞、緬甸和印尼等,而印尼境內保存的文物,佔了很大的比例(注五)。

文、圖:陳力志

注釋:

一、《MACAU E A SUA DIOCESE》, P, Manuel Texeira, Agência Geral, Lisboa, 1963, P. 85。

二、見《略論早期中國與葡萄牙關係的特點1513-1643》,莊國土,《文化雜誌》第二十期,第十八期,第4-8頁。

三、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印度尼西亞華人》,1.歷史:1.4 荷蘭殖民時期,1.4.1初期荷蘭人的寵愛。

四、Jesuítas na ásia《亞洲的耶穌會士》,於1998,由澳門基金會、澳門大學和澳門理工學院聯合出版,作者José Maria Braga是出生在香港的葡裔學者。

五、《Asia Oceania: Portuguese Heritage Around the World: Architecture and Urbanism》,Fundação Calouste Gulbenkian,Lisbon,2011。

2020-11-08 陳力志 1 1 澳门日报 content_81035.html 1 牽繫葡印之“葡人村”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