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雨綢繆
《朱子治家格言》:“宜未雨而綢繆,毋臨渴而掘井。”報載衛生局長表示,現時全球仍等待各藥廠有關新冠疫苗第三期試驗結果,政府正與六家藥廠爭取購買一百四十萬劑有關疫苗供居民接種,預料費用需四億二千萬澳門元。
粵人慣説的口頭禪,有“大劑”一詞。不過新冠疫苗估計不外若干毫升,其劑量不大,而劑數則多矣,足以廣庇闔澳居民。
劑,本義為齊,平也。不過我國文字一字多義,齊平只是其一。剪絕、割截都曰劑,從字的結構看,從齊、從刀。由此可以聯想到“一刀切齊”。《後漢書 · 劉梁傳》:“和如羹焉,酸苦以劑其味。”那劑便解作調和,所謂“調劑”即此。
閒話休提,言歸正傳。今天説的是藥劑,指以多味藥合成的藥物。《華佗傳》:“又精方藥,其療治,合湯不過數種,心解分劑,不復稱量。”《世説新語 · 術解》兩處出現醫藥的“劑”:“郗愔信道,甚精勤。常患腹內惡,諸醫不可療,聞於法開有名。……合一劑湯與之。一服,即大下。”又一則是殷中軍(殷浩)精通醫術,但他進入中年以後,便全荒廢了。他的一位侍從,忽然向他叩頭,説:“小人母,年垂百歲,抱疾來久;若蒙官(對殷的敬稱)一脈,便有活理。”説得懇切。殷浩被其眞情感動,就叫他把母親抬來,給她切脈開方,“始服一劑湯,便愈。”從此殷浩把他所有的醫藥書籍燒了,再不談醫藥之道。
這段記載,不但讚美殷浩的醫術,更讚美他的醫德。他以中年便已廢棄的醫術,為一位百齡婦人診治,是在感其至性,是出於姑妄一試的心態,雖僥倖成功,但他深知人命攸關,可一而不可再,否則“大劑”矣。劉義慶寫這個故事,是有深遠意義的,原因是世上多少江湖術士,豎起“懸壺濟世”的幌子,行其刮龍手段,置人命之安危不顧,是一個悲嘆,也是當頭棒喝的警告。
冬春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