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央行漸減對人民幣干預
從下調遠期售匯業務的外匯風險準備金率,到“逆周期因子”在中間價定價中淡出使用,反映中國央行逐漸減少對人民幣干預。此外,近期外管局重申央行孫國峰司長的論點,即人民幣的升值主要反映中國基本面的改善。可見,隨着人民幣彈性加大,以及市場沒有跡象顯示形成匯率單邊波動的預期,中國短期內干預的必要性亦不大。
換言之,央行將允許市場自己尋找人民幣均衡匯率。在此情況下,中國對外的相對優勢,以及內部因素,可能利好人民幣。
具體而言,對外方面的相對優勢主要體現在經濟和政策分歧上。由於中國率先從新冠疫情中走出,再加上其完整的產業鏈結構,中國“全球工廠”的地位再次得到重視,並延緩了產業鏈外移的速度。中國經常賬戶順差隨即擴大。至於政策差,則體現於全球主要央行鴿派論調與中國央行審慎立場的鮮明對比上。未來,只要中國與海外經濟差和政策差繼續保持,人民幣將持續受到支撐。
內部因素方面,本欄在此主要討論兩方面。第一,由於中國貨物貿易順差居高不下,且在全球旅行停滯的情況下服務貿易逆差大幅縮小,雙重因素疊加,可能支持今年經常賬戶順差回到二○一五年的水平。另外,外資持續流入中國資本市場,也有望擴大金融賬戶順差。換言之,國際收支順差可能擴大,從而造成流動性被動投放的問題。在資金持續流入的情況下,為了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中國央行或無法放寬貨幣政策。這變相為人民幣帶來息差優勢,而這個優勢又可能引來更多資金流入,從而進一步制約央行貨幣政策空間,並使得人民幣繼續保持息差優勢,進而為人民幣帶來更多升值壓力。第二,隨着經常賬戶順差擴大,六月至九月這四個月期間,金融機構新增外匯存款超過一千億美元。一旦人民幣升值預期上升,企業被迫結匯或加快人民幣的升勢。
總括而言,長期來看人民幣可能呈現雙向波動的走勢,但中短期內人民幣整體向上的趨勢或不會因央行減少干預而轉變,因為無論是對外的相對優勢,還是內部因素,似乎都將繼續支持人民幣價格。若拜登如預期勝出美國總統大選,市場或須注意人民幣趨勢性升值下的超調風險。華僑永亨銀行經濟師謝棟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