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遺兩講座探討小城變遷
【本報消息】由澳門文遺研創協會主辦,澳門文物大使協會協辦,澳門文化局、澳門基金會及澳門霍英東基金會贊助的“二○二○文化遺產系列講座——文化遺產的傳承與創新”的兩場講座,昨日上午十時至下午五時假澳門博物館演講廳舉行。
第一場講座邀請到遺產學會副理事長勞加裕以“澳門文物中的街市”為題作講解。第二場由澳門科技大學人文藝術學院建築系課程主任鄭劍藝助理教授,就“澳門內港城市形態演變:形態單元特徵與動因”主題進行講解。講座特別嘉賓有教青局教育研究暨教育改革輔助處長鄭錫杰、文化局研究及計劃處高級技術員梁毅鵬、澳門口述歷史協會副會長甄桂芳,以及工聯總會筷子基家庭及社區綜合服務中心主任李翠芬。
勞加裕從街市角度折射出澳門街市建築的發展史,讓聽眾感受到澳門人的生活及城市風貌,了解澳門本地歷史文化。勞加裕畢業於澳門旅遊學院的文化遺產管理學科,一直從事歷史文化的寫作和研究工作,他出版及編輯的著作包括《澳門憶記》、《一八七四年——澳門市公共街道命名冊》及《澳門總督官邸》等。自一二年起,他亦在網上經營本地歷史普及平台“故城 · 回憶”,讓更多人可以了解這座小城的歷史。
第二場講座由鄭劍藝以“澳門內港城市形態演變研究”為題演講,內港的填海及城市肌理的變遷是鄭劍藝多年來關注的問題。他是國家註冊城鄉規劃師,並相繼在華僑大學及華南理工大學攻讀建築學學士及碩士以及城市規劃的博士學位,對建築及城規等專業有持續且深入的研究。著作包括《澳門世遺路線擴展與城市更新》、《唐家灣古建築藝術》,以及即將出版與本次講座相關的書籍《澳門內港城市形態演變研究》。
澳門文遺研創協會會長譚志廣表示,因疫情關係採取人員管制,兩場講座共吸引八十多人報名參加,反應熱烈。
他指出,適逢今年為“澳門歷史城區”申遺成功十五周年,澳門文遺研創協會透過舉辦講座,講述澳門街市面貌與澳門內港的發展演變,讓市民更了解本地歷史對澳門社會經濟及文化的影響,提升社區及青年對文物保育的認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