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斯賓達的“壞”
“……我驚懼沒有被誤解。”( “… and I live in terror of not being misunderstood”)
——王爾德〈作為評者的藝術家〉
放縱、狂妄、喜怒無常、工於心計、難以相處……好像所有過份、負面的形容詞,放在法斯賓達身上都可以。但同時沒有人懷疑他的天才橫溢,以及在電影上留下過的所有美好和貢獻。法斯賓達仍然在世的時候,有關他的流言逸事已經跟他的作品如影隨形;他就像一個行走的矛盾,一個無法及底的深潭,你往往只能夠看到他某些部分的個性,但你也同時知道有某些甚麼正埋藏在他心底像月的背面。
Oskar Roehler的Enfant Terrible《壞孩子法斯賓德》以法斯賓達十餘年的電影生涯為題材,從一九六九年草創時期的《愛比死更冷》講到一九八二年俗艷風格的新高峰《水手奎萊爾》,最後結束於他三十七歲時的猝逝。Roehler全片用上簡約、略帶抽象的舞台式佈置,配合不自然的紅色、紫色、藍色燈光,糅合法斯賓達早期電影的劇場式調度及後期(特別是《水手奎萊爾》)的人工化佈光,嘗試重塑法斯賓達電影的味道。
電影特別聚焦法斯賓達三段愛恨夾纏的同性戀關係,中間穿插其他法斯賓達與身邊夥伴在公私場合下滿有暗湧衝突的相處,當然也少不了他沉迷色慾與毒品之中的場面。對於稍為認識法斯賓達的人來說,這些都是早已熟知的,是老生常談了;對於不認識法斯賓達的人來說,電影除了呈現了一個慣見的“被寵壞的天才”的形象外,也應該會勾起一大疑問——這個渾身不堪的人渣,到底有甚麼厲害、值得被人擁戴的地方呢?
Enfant Terrible描寫了法斯賓達的“壞”,卻沒有同樣地記下他的“好”。事實上,一眾與他合作過的演員,偶然都會提及他可以是一個多麼細心溫柔的人;法斯賓達基本上都激發了、提升了身邊的合作者。要是法斯賓達真的一無是處,要是法斯賓達真的是一個徹頭徹尾的狂躁壞蛋,又怎會有那麼多優秀的演員、幕後班底追隨他十年八載呢?Enfant Terrible未必是“誤解”了法斯賓達,只是要令人覺得完整地捕捉到這個電影導演實在太難了;正如所有關於他的故事一樣,Enfant Terrible最終也應該會,令我們更加想再一次回到法斯賓達的電影裡,親眼去驗證那個如謎如傳說的男人到底是怎麼的一回事……
開幕電影《壞孩子法斯賓德》
06/11 星期五 21:15 永樂戲院
KINO德國電影節 · 澳門
(拍板有限公司及香港歌德學院聯合主辦)
安 娜(香港影評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