潛藏火藥庫
信奉伊斯蘭教的阿塞拜疆和基督教國亞美尼亞的衝突,自九月爆發。十月十日在俄羅斯和歐洲安全與合作組織的斡旋下,亞阿兩國同意暫時停火,然而未幾雙方又互相指責違反停火協談。看來,即使能進入和平談判進程,和平前景卻仍是非常脆弱的。
這兩國所位處的高加索地區,對我們而言有點陌生,可能連該地區國家的名字也搞不清楚,卻早有“第二個中東”的稱謂。言下之意,這個地區天然資源豐富,但民族組成複雜,矛盾嚴峻,加上地理戰略價值突出,大國在此利益交錯,過去已發生多次種族屠殺和戰事,因此成為歐亞火藥庫,即使星星之火,也可燎原, 所以今次兩個小國所燃起的血腥爭鬥,立刻挑動了大國的神經。
高加索位於俄羅斯、土耳其和伊朗三國之間,東邊瀕臨里海,西有黑海,並分南北兩部分,北部多為穆斯林,南部則以基督徒佔多數。北部有北奧塞梯、印古什、車臣等地,由於直接與俄羅斯接壤,歷史上便成為俄羅斯擴張不可或缺的地區,即使蘇聯瓦解,現代的俄羅斯亦視之為不能失去的勢力範圍、不可分割的領土,與當地的反俄勢力鬥個你死我活,令北高加索成為武裝抗爭的溫床,當中以同車臣的衝突最震撼世界。
南高加索共有三個國家:亞美尼亞、格魯吉亞和阿塞拜疆,卻出現五個有主權爭議的政體,例如南奧塞梯和阿布哈茲的分離勢力,受俄國及亞美尼亞的鼓動下,抵抗格魯吉亞,曾爆發令人心寒的種族清洗。而阿塞拜疆和亞美尼亞在納卡地區的多年爭奪戰,也令納卡地區起義爭取獨立。
回看納卡地區的歷史,古代時的確是亞美尼亞人聚居的地方。到了十六世紀,波斯薩菲王朝讓同樣信奉伊斯蘭教的阿塞拜疆人遷入納卡,成為該地區的主體民族,而亞美尼亞人則被迫逃離到其他山區。不過,在十九世紀沙俄帝國吞併了東亞美尼亞(西亞美尼亞當時仍在奧圖曼帝國版圖上),又鼓勵亞美尼亞人遷回納卡地區成主要族群。
在一九二三年前,納卡地區更被視為阿美尼亞屬地。可是在蘇俄時代的一九二三年,納卡地區又被斯大林劃分成阿塞拜疆的自治州,當蘇聯瓦解後,亞阿分別獨立,而納卡地區在國際法上便自然被視之為阿塞拜疆的領土,但亞美尼亞人不接受。由於他們佔納卡地區人口八成,因此一直在該地行使管治權,甚至宣佈建立不被國際承認的阿爾察赫共和國,而阿塞拜疆人則視之為一種侵略和佔領,兩國就此發生多次戰火。最慘烈的一次在一九九二年冬末,造成上萬人死傷,百多萬人流離失所,最後由俄羅斯、美國和法國領導歐安組織明斯克小組,推動亞阿兩國的和平談判,簽署停火協議,但未能解決納卡真正問題。
納卡如今成為兩個民族難解的悲情象徵,滋生仇恨之地。美麗的高加索,本是文化大熔爐,天然風景瑰麗,卻因人類的執念淪為火藥庫,哀哉!
張翠容(香港戰地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