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靚唔要命?
黃昏放工走出公司,才有點點雨星,未料開車走了數百米,雨點已密密麻麻的灑下來。我邊開車邊心裡發怵,因為回家路上要經過一大段葡式石子路:這樣的天氣下,車胎在這樣的路面最易打滑。
以歐洲特有的玄武岩及石灰岩打造的葡式石子路,無疑是澳門街道一大特色,配合街道兩旁的南歐風格舊建築,是別處模仿不來的。既然別人無法模仿,那就不妨將之發揚光大。於是在十多二十年前,圍繞葡式建築群落周邊的馬路,幾乎清一色改鋪為葡式石子路。
奇怪的是,這種有着強烈“前殖民”色彩的路面風格以擴張方式鋪建,當時坊間似乎未見有質疑或反對的聲音。事實上,大部分以這種碎石重鋪後的路面,無疑是比單調的水泥馬路好看得多了。但缺點也是顯而易見的,在潮濕多雨氣候下的澳門,光滑的小石頭在雨中便變得滑溜溜的;穿高跟鞋走在上面仿如跳探戈一般,電單車走在上面便似是溜冰場一般了。
最經典的莫過於崗頂劇院前一段馬路了。曾經有段時間鋪上葡式碎石,結果雨天便慘成電單車“撻沙地”,任憑如何小心亦難免人仰車翻;結果仍是重鋪為麻石路,才結束這段慘烈經歷。
現在的社工局前、聖美基墳場入口對面的一段馬路亦如是。因為和隆街在年多前改劃為日間行人區,致令這段馬路成為由塔石後街往醫院後街及白馬行一帶的必經之路。然而,它卻在大約十年前整段改鋪成葡式碎石路,於是,在潮濕的雨季、在陰雨天氣下,重演了崗頂前地馬路的悲劇。記得某次深夜放工,我便遭攔在路口的交通警警告要小心,因為他剛剛在此處理了一宗意外,而且他還說“我們都不知處理過幾多次啦”!
澳門修路無日無之,怎麼就不見有政府部門想到要修理這段路?抑或,要顧及無關宏旨的美觀,就顧不上人命安全?
花 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