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銀全幣種信用卡
2020年08月14日
第C04版:新園地
澳門虛擬圖書館

(素手拈來)跬步不休

跬步不休

長久以來,澳門沒有影視等表演藝術行業,連澳廣視也是在一九八四年才啟播,製作以新聞為主。我們娛樂版“藝海”的內容以香港方面的動態為主,限於通訊落後,我們發稿時沒有當天的娛樂新聞,每天僅出版半個版面,着力於經營專欄。很快,尋得香港商報合作後,每晚收到該報記者採寫的幾則娛樂稿件。不過,就算新聞多了也應付不了,因為得在我打通長途電話後,由老記高梁一字一句讀出,錄音機錄下後,趕快翻聽錄寫,若新聞多了便延誤整體工作流程。每天抬臂按錄音機操作令一側肩頸痠痛,效率又低,我卻對減少人力操作、訊息自動化高速傳輸無由想像,大環境都如此,當年的電訊室同事也是在中國新聞社特設的口語廣播時段裏抄錄消息的,且還要過三張複寫紙,支援其他報社。

在內地規模最大的新華通訊社,其成立初期是使用人手擊鍵的摩斯機傳出摩斯電碼發稿的。這套公開使用的電碼由四個數字的組合來表示漢字,能對應一萬個漢字來。一九五八年,原新華社香港分社電訊員呂錫榮先生被調來支援本報創建電訊室。他精通業務,一聽長長短短的滴滴噠噠,不用翻成數字,便能直接了解內文。只是到本報創刋時,通訊科技有所發展,已改為透過電頻在紙條上模寫了,電訊員只需將一行行的字條黏好,交編輯發稿。

軋軋的掃模聲,平緩單調,怎及得滴滴噠、滴噠滴……如舞步節奏般美妙?然而收稿提速不少,呂錫榮縱有這身本領已用不上了,電碼之聲與其個人經歷則合成堅硬記憶,存於大腦皮質中。在開啟“當年”這個寶庫時,聽過呂先生訴說一九四九年某天從電碼中得悉解放軍南下長江時的緊張與振奮。

我們記者出訪外地,都靠長途電話報讀新聞的。上世紀八十年代中傳真普及後,外訪可以在賓館的商務部fax新聞了。娛樂版也用上傳真機接收新聞,機械的一勞並無讓編輯安逸,其中的斷傳,移位缺行,字體變形,字跡模糊,令衝線中人火氣躁動,頭頂冒出煙來。

(日子輕輕地過去 · 五十三)

林中英

2020-08-14 林中英 1 1 澳门日报 content_63419.html 1 (素手拈來)跬步不休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