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地經濟回歸正增 復甦中存挑戰
【中新社北京十八日電】據官方統計,中國經濟次季實現3.2%的正增長,多項經濟指標連續多月走出平穩上升曲線,顯示出已走上經濟復甦路。但一些領域還面臨較大困難,經濟恢復仍存諸多挑戰。
經濟恢復超預期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副總經濟師張永軍表示,中國經濟從二三月份到達谷底,之後開始逐漸恢復,經濟增速從首季的負6.8%到次季的3.2%,實現10個百分點的增長,經濟回升速度相當快。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總經濟師陳文玲表示,上半年中國抗擊疫情、復工復產、經濟恢復都超出預期。IMF(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對今年中國經濟增速預期從1.9%一路下調至1%;次季就已實現經濟增長3.2%,在全球經濟深度衰退下,這一恢復速度很不容易,為實現全年經濟正增長奠定基礎、創造條件。
疫情拖累消費弱
次季及六月份多項經濟指標向好,尤其外貿和投資均顯示出較快恢復勢頭,就業保持穩定,甚至超預期完成新增任務。上半年,中國實現全國城鎮新增就業人員564萬人,完成全年目標任務的62.7%。
但在經濟整體恢復的同時,一些主要經濟指標仍恢復較慢,如消費仍較低迷。
張永軍表示,六月份,外貿實現正增長,從單月數據看,投資實現正增長,只有消費同比下降,成為影響經濟恢復的最重要因素。消費恢復緩慢主因疫情衝擊影響居民生活,出行、聚集類活動受較大影響,很多體驗式消費都無法進行。
國泰君安首席經濟學家花長春表示,當前外貿形勢沒有那麼樂觀。次季出口增長較快,主要受防疫物資出口大幅增長拉動,防疫物資出口實現約80%的增速,但紡織、智能攝像器材等其他品類的出口均較弱。下半年出口向上抬升,但防疫物資出口增速可能會回落。
貨策需保持寬鬆
張永軍表示,六月份進出口訂單PMI(採購經理指數)祗有42.6%,後期外需形勢難言樂觀。從人民幣匯率看,去年匯率有一定貶值,目前出口形勢較好,也與匯率貶值的滯後影響有關。今年匯率一直升值,下半年出口可能受影響。一些國家的貿易保護措施沒有取消並有所強化,也不利整體外貿形勢。
花長春指出,當前貨幣政策有必要繼續保持寬鬆,以增強民營企業投資及民眾消費信心。但相比於以往,目前貨策已相當寬鬆,必需在金融風險和實體經濟中找到平衡。
展望下半年,專家指出,中國經濟將繼續恢復,也將繼續與巨大壓力和挑戰為伴。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常務副理事長張曉強表示,當前各項經濟指標走勢一致,穩步向好,為下半年復工復產提供良好環境。近日恢復跨省(區、市)團隊旅遊,預示旅遊產業也將恢復活力,今年經濟一定可實現正增長。但一些行業仍面臨巨大挑戰,全球疫情仍在蔓延擴散,對中國經濟恢復帶來很大壓力。
花長春表示,目前海外情況還有很大不確定性,在全球經濟衰弱下,中國經濟將弱復甦。
區域合作穩外貿
“中國經濟恢復到常態的路上,還有很多工作要做。”張永軍表示,恢復消費、引導消費實現正增長,是下一階段需要用心的一個領域,應針對餐飲、旅遊、娛樂等行業出台積極措施。外貿方面,要繼續保持出口政策穩定,倡導全球合作,加強區域合作,尤其是亞洲區域合作。
張曉強表示,下半年中國應繼續統籌推進常態化的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進一步補短板、強弱項,全面落實“六穩”“六保”,促進形成國內循環為主、國內國際互促雙循環的新格局,實現經濟穩步恢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