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之言)打工仔自強 職涯自己話事
疫情肆虐,為全球經濟帶來極大影響,澳門亦不例外,除再次揭示本澳一業獨大的弊端,更充分暴露澳門人力資源水平參差不齊的弱點。經此一“疫”,應在提高人力資源水平上有所反思。
疫情影響各業生意淡靜,最令人憂慮的是企業或現倒閉潮,引起大規模的裁員。幸運的是,今年三至五月總體失業率為百分之二點四,本地居民失業率為百分之三點四,較二至四月分別升○點二及○點三個百分點。雖然失業率未見頂,但尚算維持低位,是企業、僱員苦苦支撐的成果。
本地人資一向不足,企業要走到裁員一步,相信是苦無對策而作出的最後選擇。除了企業僱主有責任盡力保障僱員飯碗,僱員也應對自身工作有要求,不能只怪僱主不近人情“炒人”。
過往經濟環境太好,造就部分澳人的安逸心態。以往不少大學生畢業後,由於未有心水工作,很大可能會先選擇“向錢看”,只瞄準當下最興盛、最賺錢的行業。如娛樂場、零售等行業因收入可觀且大量用人,吸納了不少高學歷的新鮮人,不少青年僱員養尊處優。隨着時間過去,加上工作性質,許多人打工因循、安於現狀,對新知識、新技能的追求慾放軟,“佛系”應對向上流動或轉職的機會,甚至以“工作多,壓力大”為由拒絕晉升,只嚮往逍遙自在的打工模式,也是造成人資整體水平不高的原因之一。
當行業遇上衰落期,人資過剩,面對裁員危機,始發現自己“張張刀,冇張利”。既無能力轉換跑道發展另一番事業,唯有無奈選擇停薪留職,等候發落。本來由自己話事的職涯規劃,如今只能被別人牽着鼻子走。
事實上,無論順境逆境,澳人都應有自強心態。順境時,持續自我提升,為向上流動搭建好穩健的梯階;逆境時,更要自強,透過提升自身技能水平,甚至學習跨行業的技能,為自己提供轉職轉業的機會,才不至於憂慮公司裁員、陷入望天打卦的困局。
春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