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區難行
疫情未去,城市要運轉。本澳市面大致恢復正常,平日馬路已是車水馬龍,每逢周六日或假日,塞車點轉移至居民區,如新橋和高士德、雅廉訪一帶,而且擁擠程度日見嚴重,車輛往往大排車龍。
澳門半島上述這些區域多屬舊區,馬路不寬,新橋、連勝馬路一帶的車道,大多是單向行車,僅容一車通過。居民駕車到上述地點,多為買生活所需或光顧食肆。在單行車道行駛兼找車位,車位卻甚為有限之下,在多條窄街兜圈,只會加劇交通擠阻。同時僅容一車通過的街道,車輛上落客,或行人隨意橫過馬路,對車流也有很大影響;莫說出現小意外或小撞碰,會即時令整區交通癱瘓。
舊區交通問題的確很難解結,皆因當年沒有全面的規劃,道路狹窄,路口交錯,行人又多,車流量稍大,便互相擠阻。還有舊區多為五、六層高的唐樓,沒有停車場規劃,街邊咪錶位亦有限,沒有車位,也是影響交通暢順度的重要因素。
說了這麼多,似乎舊區交通已是死症?科技發達的今天,可否研究利用科技緩解舊區交通的困迫?至少增加車位上,面積不大的休憩區或小空地,試試建設倉儲式停車場,若車位紓緩,舊區一些街位或許可以釋放為路面,重新規劃行人道和車道,緩解一下舊區交通問題。
斯 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