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心比心
歐美國家疫情的爆發,讓不少海外留學生及其家人陸續湧回澳門,澳門自三月中旬起亦出現多宗輸入性確診病例,迎來第二波的疫情爆發。原本已漸趨穩定的疫情死灰復燃,還有個別留學生不配合政府措施大鬧機場等過激行爲,燃點了不少澳門人的情緒,有些更激動地在網上發表較極端的言論,像是“留學生不應回澳”、“留學生崇洋媚外”和“留學生呆在海外不要把病毒帶回澳門”等等。
Cathy表示雖然回來後在現實生活上並未受到歧視,但看到這些網絡言論,她坦言內心受壓,恐懼成爲被網絡欺凌的對象,擔心被人暴露個人訊息及行踪。“就算我們是按程序回來的,但有些人也很激動,覺得我們把病菌帶回澳門。”
【摘自:〈在英國受歧視,在澳門怕欺凌:留學生兩面受敵〉,《新生代》月刊,二○二○年五月二十五日】
日前開始,身處外地的澳門人可以經香港機場乘搭特別渡輪回澳。
對於政府此一安排,有人視爲德政,令流離在外的人得以回家。但亦有人覺得是冒險,令小城“歸零”的疫情再添變數。
兩種觀點看似互不相讓,但其實當中的分歧比想像中小:在外的人想回來,是因爲對澳門醫療體系的信心比當地大,而在澳的人之所以會懼怕,當然是怕醫療團隊的付出化爲烏有,由此,大家的共同信念就在於要令澳門維持在安全的狀態。既然這樣,着眼點就應該是如何攜手達成這目標,而不是把時間用在排拒、欺凌。
世界的疫情一日未止,小城隨時也有機會再出現案例,所以,盲目將身在外地、有權回家的人拒之門外,既不智,也不近人情;而且有十四天的醫學隔離,相信能將風險減至最小。
將心比心,我們才可打好這場抗疫戰。
穆 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