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分類教育如國教一樣重要
澳門去年的環保公共開支逾十四億,然而,我們沿海的水質變差,資源垃圾回收率一成七,比二○一八年下降;人均日棄置固體垃圾量近二點四公斤,升幅近兩成,成績慘不忍睹。
去年這個時候,國家把城市垃圾分類回收列為重點工作,甚至出動主席來宣講。七月一日上海率先執行,預計到今年底將推廣至全國四十六個城市。
有關上海市民為垃圾分類而苦惱不堪的連篇報道,體現國家對執行措施的認真:民眾必須將垃圾分為有害、可回收、濕和乾四類,在社區定時(
早七至九時,晚五至八時)定點投放於紅、藍、棕、黑四種不同顏色垃圾桶內。居委會與志願者組隊輪流執勤,實地指導居民分類放垃圾,沒半點含糊。有網友為了垃圾分類屬性,誇張地每天折騰半句鐘,一家人的吃飯時間壓縮到十分鐘。這樣的坎經過一年的訓練,肯定已經跨過去。台灣不也實行家居垃圾分類多年,人民應已習以為常了吧?
上海何以要強制進行垃圾分類?原因自二○一五年起,生活垃圾量增幅驚人,遠超焚化爐與堆填場的負荷。澳門如今的景況與上海何其相似?焚化爐全容量運作,堆填區塞爆至“樓高八層”,情況嚴峻,是起而行動的時候了。
個人以為,澳門的垃圾分類、源頭減廢教育陣地應在學校而非街頭,且應提升到國民教育份量,在學校密集式訓練學生,如何處理生活垃圾。一句話:給孩子洗腦。作為一個中國人,對愛護祖國河山有責;作為一個地球人,要對生存環境問責。讓學生知道目前澳門的嚴峻環境,把知識帶回家,和家長一同實踐,對進一步源頭減廢,必然也有利。
一定有人認為澳門是旅遊城市,流動人口多,嚴格垃圾分類根本無法施行。然而,在肺疫期間,我們連賴以為生的賭場也暫時關閉,全民戴口罩、限聚、停課都做到了。只要政府有政治意志,不讓環保局單打獨鬥,何事做不出來?
問題是:政府有這個意志嗎?
(居宅散記 · 十二)
沈尚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