氛圍成形 普及電子支付
近年政府積極推動電子支付,不時舉辦活動、推出安裝機具優惠,更藉大型消費活動如美食節等推出多樣優惠,吸引商戶加入電子支付行列,也針對消費者推出立減優惠,創造使用電子支付的誘因。政府甚至挨家逐戶向商戶推廣電子支付的好處,吸引一批商戶加入。但相比為提振內需而推出的電子消費卡,有過之而無不及,令坐困愁城的商戶紛紛主動擁抱電子支付。
過往以內地旅客為主要對象的商舖,對電子支付需求殷切,其他商戶以至大部分居民仍有感現金交收最“實在”,在無誘因驅使下,推動本地電子支付,事倍功半。然而,凡接觸過電子支付的居民及商家,都被其便利所“俘虜”,多數“回不了從前”。
年前網上大熱的一段視頻,內容是一名在內地升學的歐洲學生,習慣了一機在手,掃碼支付的便利,畢業後回到老家,買東西變得十分不便,因當地店舖只接受現金或信用卡支付,在內地過慣“爽”日子,感覺有點崩潰。他還專門跑到遊客最多的區份,發現商戶均無電子支付工具,坦言難以置信。他對內地電子支付的蓬勃發展讚不絕口,認為無論對商家或消費者均帶來便利。無疑,當消費者與商家均意識到這種收款或付款的便利程度,就可提升普及速度。
說回澳門,過往商戶對接入電子支付機具的意慾低下,一方面認為要花額外金錢安裝使用率不高的機具,實屬“搵嚟搞”;另一方面,支付平台需於每筆交易中抽成,企業利潤進一步降低,不如收取現金劃算。這也是近年政府即使連番推廣電子支付的好處,商戶依舊“反應麻麻”的原因。
要剔除障礙,除商戶可趁政府或電子支付平台辦推廣活動,抓緊時間加入,電子支付平台的抽成模式或可由逐筆交易的佣金抽成,改為授權費,有助降低商戶尤其中小企的心理衝擊。電子支付模式勢不可擋,倘能藉現今的氛圍加速普及,有助構建智慧城市。
春 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