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火山的人
《Joe Versus the Volcano》(《魔島仙蹤》)原文意思是“Joe對戰火山”,一個與你我無異,在職場裡死循環日復一日被生活磨蝕靈魂的主角Joe,突如其來地被診斷患上了絕症,尚能存活的日子屈指可數,這也“阿Q”地意味着:剩下的日子就讓自己要多自由就多自由吧。遊戲快要結束了,就盡情把一切花光吧。人之將死,於是把心一橫立馬炒老闆魷魚,並接下了一個“碰巧時機剛剛好” 跳火山的亡命任務,踏上生命最後的冒險之旅。比《緣份的天空》更早,上年紀九十年代荷里活神級金童玉女湯 · 漢斯與美琪 · 賴恩最早一部合作的作品。彼時八十年代末正是花樣年華的湯與美琪都以出演荷里活式“普通人”當紅,早已上位名成利就推片約推到手軟的兩位,相信是被這個特別的劇本所吸引而大膽接受了這次角色的冒險。憑着《月滿抱佳人》獲得奧斯卡原創電影編劇獎的John Patrick Shanley首執導演筒自編自導這部可說是荷里活近三十年來至今,仍被主流或非主流評論人奉為心中經典的荷里活片廠制度下的“怪雞”作品。
從電影中Joe的辦公室裡可看到很多異肢產品,一些沒有生命的手手腳腳。荒謬的特寫鏡頭落在刻薄的主管桌上的一個“人造睪丸”模型。英文俚語中把這兩顆小玩意比喻作膽量(Balls)。像Joe這種一直沒膽量放棄每周三百美元工資而虛度生命的打工仔們似乎挺需要這產品。這是編導跟現實中懦弱的“社畜”觀眾們開的玩笑。
美琪在電影中飾演三位不同性格的女人,每次Joe於生命中遇上都欲與每個“她”談情,每次Joe都像如獲至寶,雙目閃亮真誠地說:“我第一次見妳,就覺得曾經見過妳。” 當Joe每次都是認真地對三位不同的美琪說了同一段話,除了是在調侃“命中注定”浪漫公式的可笑,也看到人對所謂愛情對象的想像:不管遇上誰,其實都是同一人。可能戀愛沒好下場,差的只是堅持,能否找到那個“命中注定的人”原來只是事在人為,不是緣份也不是“他/她”有多“對”。
電影大部分場景在寫實的基礎上運用超現實的象徵元素,如呈現工廠工人上班群眾與建築空間的構圖比例、空間透視感扭曲的實景,遙向一九二七年FritzLang經典《大都會》(Metropolis)的德國表現主義美學致敬。影片愈往後推進愈像一部童話寓言,尤以敘事的第二幕主人公開始其冒險旅程是全片神采煥發之處。在這冒險旅程中出現的每一個人物,都像是在法國名著《小王子》中的每個小星球遇到的人,每一站都有奇遇和啟發。神來之筆:人要探索未知的世界(精神的冒險),得靠着幾個行李箱(現實)捆在一起形成的救生筏,漂浮於大海(宇宙)之中。
荷里活電影一向類型(genre)區分清晰,任君選擇。這部電影糅合了諷刺現實的寓言(sataire)和浪漫愛情喜劇(romantic comedy),似乎編導不屑只跟隨市場慣性套路的幾道板斧,嘗試另闢蹊徑造就這部商業電影圈內奇異的作品。觀看這電影就像走進專業的馬戲班帳篷裡,在你眼前表面上是一些老練演出者的套路絕活,原來在充滿精巧流麗神色與形體之下,同時進行的,是一場發人深省的泛存在主義演出。
導演企圖處理的主題:生活與生存、堅持自主命運、尋找生命的連結(愛),生存的意義等;以及平衡作為一部商業電影的必要的娛樂元素,已迫爆了一百○二分鐘時長的影片。影片敘事第三幕稍嫌草率而想當然地大團圓結局:“從此,他們就幸福快樂地生活下去。”即使監製之一的史提芬 · 史匹堡以及主演的湯 · 漢斯一直極力護航,但影片始終難逃片廠制度下的閹割。影片可於各大美國網上影視串流平台觀看。對被改掉的原本結局故事感興趣的讀者,網上可找到導演的訪問細說由來。電影於一九九○年上映獲得惡評後,導演及其往後作品也就一直被忽視,直至二○○八年改編自他的劇場作品的電影《聖訴》(Doubt),其中主演的梅麗史翠普、Philip Seymour Hoffman,以及Viola Davis因影片獲多個演出獎項,劇本亦獲得奧斯卡與金球獎提名。
陳 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