瘋搶的背後
雖然成長於基(貧)層(窮)家庭,但我幾乎自高中做兼職開始,就對一般日常用品及食品的價格敏感度偏低。如今收入能滿足生活,除非商品超過一百元或者得批量購買,在超市購物時,我更加不會諗過度過或者格價,通脹對我的影響也許只屬溫水煮蛙。
日前某超市再創新猷,繼“價格策略”後,又“折騰”老百姓一番,推出限時特價供應花生油的促銷活動,吸引大批老人家前往搶購。從網上片段看到,老人家爭相湧入超市,有人跌倒叫痛,要警員處理。
先評論一下超市的手法。一般超市搞優惠都是長達一個月左右的,搞三天的促銷活動不多見,不知目的為何,也許是想衝人氣或向網民賣乖。想不到弄巧反拙(年輕網民只會食花生,不會買大樽裝花生油),臨場應變不足,活動策劃不夠深思熟慮,效果就像玩弄長者,要人出醜。
其次,我也想到基層居民的生活狀況。正如廣東流傳着穿人字拖、着背心短褲且繫腰包的人其實都是包租公的“都市傳說”一樣,搶油的長者中相信不乏有坐擁兩三個物業收租只是慳家成性者,卻也一定有人生活困難、貧窮度日。曾在社團工作,親眼目睹不少貧窮家庭慘況,儘管我當時好不到哪裡,但別人絕對比我慘。
是的,正如有人說,澳門是高收入地區,消費水平水漲船高合理。然而,這“合理”是對真正高收入人士而言,社會上還有一些人得領取每月五千元收入補貼、得靠經濟援助過活,再加上現時不少家庭有成員放無薪假,收入大減,前景未明,因此,區區幾十元的優惠也能令人趨之若鶩。
可能,那些長者平時走慣拱北買食油,順便帶水貨賺錢,現時既不能買平貨,又走不到水貨,對貧窮老人來說,或是巨大影響。嘲諷“廢老”容易,表象背後的因素卻千絲萬縷。
近日政府開始對市場物價發聲,希望有助紓緩“價格策略”亂象。
太 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