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歷史科試題爭議
從德國與以色列的歷史教育經驗,兩國不會迴避“納粹政權屠猶”這段歷史,更會扭盡六壬教育下一代歷史的複雜與人性。
【摘自:〈德國以色列歷史考試會問“納粹為猶太人帶來的利多於弊”嗎?〉,作者:劉健宇,立場新聞,二○二○年五月十八日】
香港中學文憑試,歷史科試題“‘一九○○至一九四五年間,日本為中國帶來的利多於弊’,你是否同意此說?”引起爭議。愛國人士反對,並稱:德國以色列歷史考試不會問“納粹為猶太人帶來的利多於弊,你同意嗎?”,而引文作者則向讀者介紹了德國對“納粹”歷史的教學法,當中包括德國考試會問:納粹的現代化措施得到德國廣大人民的認受性,你同意嗎?筆者以為,這題型和香港的題型不同,無法比較。因為上述有關納粹的試題,只是德國人對某個歷史時期的措施進行反思,不涉及別國,更不是詢問對侵略受害國是否利多於弊。
歷史科試題是談“一九○○至一九四五年間”,好像不止談中日戰爭,但其實中日戰爭才是這個時期最重要的歷史事件,何況早於一九○○年,日本已經加入八國聯軍侵犯中國;一九○四年日俄戰爭在東北開展,中國土地淪為別國交兵的戰場!一九二七年田中義一向天皇呈交秘密奏摺提出“欲征服支那(指中國),必先征服滿蒙;欲征服世界,必先征服支那”。日本侵略中國之心昭然若揭。當然,此段時間也有不少中國革命領袖赴日留學,日本又在中國帶來過某些經濟成果,但這些小恩小惠,相比起罪行滔天的侵略——以生化實驗折磨中國人,對中國婦女實施性侵害,大量屠殺平民,考評局若容許“利多於弊”的答案,是否有違人倫道德?
雖然筆者不認為劉健宇能在文中自圓其說,但其中介紹德國倡議之歷史教學觀——兩國不會迴避“納粹政權屠猶”這段歷史,筆者是認同的,而且各地也可以做類似的教學法,且留待下周介紹。
鏏 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