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不近“人情”
《孟子》是我國古代思想家孟子的言論總匯,聽來十分嚴肅,卻是從生活中的每個環節説開去,那當然離不開生老病死。今天説的一篇是弔唁之事。弔與唁往往相連,成為對喪家慰問的一個詞語。其實弔與唁是兩碼事:哀悼死者稱弔,有哀傷與追思之意;至於唁,是慰問死者家屬。
公行子有子之喪,右師往弔。入門,有進而與右師言者,有就右師之位而與右師言者。孟子不與右師言,右師不悅,曰:“諸君子皆與驩言,孟子獨不與驩言,是簡驩也。”
《孟子》這一篇記述齊大夫公行子喪子,右師(官銜)王驩前往弔唁,他一進門,便有人趨前與他攀談;當他就坐之後,又有人走近他與之交談。惟獨孟子沒有迎上去寒暄,由頭至尾都沒有半句話說。王驩很不高興,認為孟子不給他面子。右師、左師是朝廷的高官,王驩位高權重,“諸君子皆與驩言”,以世俗人而言是正常不過,難得有個機會,藉弔喪之便,與貴人拉關係,是一個良機。醉翁之意不在酒,同樣弔喪之意不在哀,在結交權貴,古今世俗已成為一種“共識”。
弔唁,是喪禮的一個儀式,粵人稱之為“坐夜”,本澳的習慣是於死者出殯前夕,諸親友到殯儀館致祭並慰唁喪家親屬。有弔客,其職業是保險經紀,他們以弔唁為名,行推銷之實。藉着死者之離世,説到生死之無常,應趁有生之年買個保險。正是三句不離本行,這又是“發死人財”的拉關係。
閒話休提,言歸正傳。孟子知道王驩説他怠慢之事,他説:“禮,朝廷不歷位而相與言,不逾階而相揖也。我欲行禮,子敖以我為簡,不亦異乎?”孟子説:“在朝廷中,不越位交談,不跨階作揖,是一種禮法,我按禮行事,而子敖(王驩)卻説我怠慢。”是的,以世俗眼光看孟子,他不但是怠慢,簡直是唔識Do。
冬春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