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期雜談:從繁簡體之爭說起
一位畫家改寫書法,錯謬百出。的確,寫錯字是不對的,但有人藉此崇繁抑簡,則無法苟同。英語是最容易學的語言,所以成為 globlish。漢字簡化是大勢所趨,是漢語更廣泛通行的保障,新加坡及歐美都已大範圍採用簡體中文教材。有心人有意將繁體、簡體稱為正體、殘體。照我說,大道至簡,簡體才是正體,非要以象形為正,那甲骨文才是正體。對書法家而言,恐怕還真的要學會先祖正體:甲骨文(oracle bone script),或大篆小篆。
英國人表示正宗,是不是要用莎士比亞時代的近代英語,you要寫成 thou, your eyes 要寫成thine eyes?歐陸人為了表示正宗,是否要恢復使用拉丁文?拉丁文有十格,包括呼格,保證呼疼你頭。
澳門書學院張法亭院長回應說:“漢字會繼續科學地進行簡化,但是基本的繁體字知識和漢字的造字規律,這是一門不可缺失的傳統文化之根的認知教育。書法是藝術的創造和審美,是藝術作品的展示,繁體字所具有的藝術性和文化內涵,是書法作品的整體統一及完整性。”
《孫子兵法》可能是對全世界影響最大的中華典籍。西點軍校、日本商界奉其為寶典。葡國人則以《孫子兵法》對抗新冠病毒。一份葡文報引用並闡述了孫子的警句:“知彼知己者,百戰不殆;不知彼而知己,一勝一負;不知彼,不知己,每戰必殆。” (“Se conhece o inimigo e conhece a si mesmo, não precisa temer o resultado de cem batalhas...”)
葡國人認為,這場防疫戰的敵人是COVID-19,而不像一些美國政要一樣,到處甩鍋。
龔 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