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九世紀末澳門也發生輸入疫症
澳門雖然是蓮花寳地,但也並非“百毒不侵”。 除了多年前受到外地傳入的“非典”疫症影響外,今年的新冠肺炎疫情更是來勢洶洶。好在政府應對及時,沒有受到大的影響,雖然有四十多個輸入病例,但只有一個重病例,經過治療,病情已經穩定下來了。
在十九世紀末,澳門也受到一次境外輸入疫症的嚴重影響。根據澳門伊斯蘭會在一九二六年三月廿二日向當時的澳葡政府提出申請書,澳葡政府尊重各民族的宗教信仰,讓在澳信仰伊斯蘭教的穆斯林能夠擁有一個舉行宗教活動的場所,將嚤囉園的一萬一千多平方米土地無償批給該會,每年只需交象徵性的地租四元,讓他們興建一座清真寺和一個墳場。
申請書說,四十年前,有從非洲來的貨船在馬交石前邊泊岸。由於貨船帶來疫症,因此在嚤囉園設立衛生站處理疫症,當時澳葡政府認為情勢所迫,需要用那塊土地殮葬由船上卸下來的、因疫情而死亡的屍體。因此穆斯林有五年時間不能夠在嚤囉園進行宗教活動。在這五年間,政府在媽閣那裡建了一個臨時的清真寺,安置穆斯林,讓他們可以繼續進行宗教活動。
隔離期結束後,穆斯林重返嚤囉園,澳門伊斯蘭會因此向澳葡政府提出申請,要求將嚤囉園那塊土地合法歸還該會,並得到政府的批准。而澳葡政府也花錢維修嚤囉園的清真寺。
而根據歷史學家施白蒂著作《澳門編年史(十九世紀)》記載,一八八八年八月十六日,運載葡國軍隊的“印度號”運輸艦經香港抵達海邊馬路對開海面。由於船上有人在香港染上霍亂,因此從八月二十日到九月九日,由東望洋行動中心劃出一條衛生防疫線,以隔離上述地區。行動負責人為消防督察瓦吉尼亞斯少校,他不幸也染上霍亂,起初症狀輕微,但終因腦部併發症而死亡。
當局在青洲、氹仔,以及海邊馬路一帶,搭建臨時檢疫站。嚤囉園和清真寺變成了墓地,該寺爲此關閉了五年。期間穆斯林社群利用港務局附近一幅土地,由政府補助四百澳門元,建起一個臨時清真寺。當時,在澳門天天都有疫情警告,直到衛生署長施利華上校宣佈疫情已被限制在局部地區,並得到控制為止。
流行病詳情與死者姓名的報告公佈在一八八八年政府公報。聖嘉諾撒修女特萊西娜和比安嘉娣因忘我工作及勤懇奉獻,而獲葡萄牙政府頒發勳章。
澳門伊斯蘭會申請書所説的那次疫情,與施白蒂《澳門編年史》記載雖然有些出入,但有關疫症其實是同一宗,還有人因疫症而死亡。從中也可以看到,原來,“設立衛生站處理疫症”、“天天都有疫情警告”,以及“劃出一條衛生防疫線,以隔離上述地區”,這些控制疫症的手段以前在澳門就有了。
郭濟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