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檢單上常見字眼
加深了解心律與心率
我們在體檢單上經常看到心律與心率的字眼,你知道兩者的區別嗎?心律指的是心臟跳動的節奏;心率是指心臟跳動的頻率。
正常心律應該像鐘點節律一樣,規律整齊,滴答滴答地跳動。心電圖的波形也相應地整齊劃一,任何不規律的節奏都可稱為心律失常。心律失常,輕則是偶發的早搏(提前跳動,其後有短暫的延長暫停時間,俗稱“偷停”),老年人和甲亢患者還常有房顫,此時的心跳節奏全然混亂。速度快的話,心悸症狀就特別明顯。最危險的心律失常,是心室顫動。這是心室亂放電而無序顫抖,等同於心臟停跳,需要緊急搶救。
心率是指心臟在單位時間(一分鐘)內跳動的次數,也就是用來表示心臟跳動速度的快慢。一般情況下,人們的心率與脈搏基本相等,而房顫患者脈搏率慢於心率,這是診斷學上的特例。在日常生活中,人們會有意無意地測量到自己的心率或脈搏,也就不禁會有這樣的疑問:心率到底是偏快好還是偏慢好呢?有人會覺得心率偏快好,因爲這說明心臟的工作積極性高,人體血液流動快,是機體有活力的象徵。另一些人則認爲還是心率偏慢好。在他們看來,心臟的一生就是人的一生,當中跳動的次數是有限的,心率慢可以使心臟工作得更久一些,從而使我們更長壽。好多動作緩慢的動物,如大象和烏龜,壽命都很長。
其實,正常成年人的心率在安靜時存在着顯著的個體性差異。它會受到年齡、性別、體型以及所處生理狀態等各方面因素的影響。通常心率平均值在七十五次 / 分鐘左右,一般年輕人較年老者快(嬰幼兒更快),女性較男性稍快,矮壯者較瘦高者稍快。即使是同一個人,在不同時間、不同狀態下的心率也會有着較大的差異。一般安靜或睡眠時心率較慢,運動或情緒激動時心率會偏快。
醫學上認爲正常成年人安靜狀態下心率爲六十至一百次 / 分鐘。若每分鍾心率低於六十,稱爲心動過緩,超過一百次即爲心動過速。體檢報告的心電圖經常用這些術語,令很多人誤以為自己是病人。其實這只是一個大致的區間,適用於大多數人,並非不意味着心跳一旦低於六十次就患病。體力勞動者或平時經常進行體育鍛煉者的心率會偏慢,大概爲五十至六十次 / 分鐘,但精力充沛並無任何不適,這屬於生理性心動過緩。我們都知道運動員的心率很慢,有的會低於五十次 / 分鐘呢。這與他們平時高強度的體育鍛煉有關。長期鍛煉促使他們的心肌纖維粗大,增強了心肌收縮力,所以運動員的心臟每次搏動輸出量就高於常人。比如正常人每分需要跳動七十五次供應的血量,運動員只需五十次左右就可以完全供應。所以運動員或體力勞動者心率低於六十次是正常的。但如果平時心率在七十到八十次的人,突然降低到六十次以下,就應該引起重視。這有可能是疾病引起,屬病理性的心動過緩。心動過速同樣也可分爲生理性和病理性。生理性可見於劇烈運動、情緒激動、飲茶飲酒等;而病理性多見於發熱、甲亢、貧血、缺氧、心力衰竭、呼吸困難等。
如果一個人平時在安靜時心率較慢,但運動時心率就會迅速加快,待運動結束後又可以在短時間裏恢複到平靜時的較慢心率,就可以說明他的心功能良好。
無論心率偏快還是偏慢,只要是在正常範圍內或與上下限相差不大且波動較小就沒有什麽大的影響。
在臨床上,許多病理性的心率慢與年老、用藥有關。有的人睡着時心率會低於四十次,值得關注。一些降血壓藥和強心藥物,都含有減慢心率的成分,如果服用過量或濃度積蓄過高,就會誘發嚴重的心率慢,必需調整藥物甚至停藥。有的老年人腎臟功能衰退,血鉀排泄障礙,再加上藥物的干擾,容易出現高鉀血症。這時候,心率會慢得可怕,有時需要安裝“臨死起搏器”來度過危險期。幸好,上述因素都是可逆的,只要消滅了潛在“罪犯”,心跳大致能恢復到正常範圍,就不需要安裝永久起搏器。
有些人由於心臟傳導系統老化,導致心率持續地低於每分鐘四十次(不是偶然或短暫地出現),或者心跳搏動的間歇時間長於三秒,在排除上文那些可逆因素後,都是心率慢的明確病人,建議安裝永久起搏器以策安全。這些病人,不要幻想服用藥物提升心率,這是非常不安全和不可靠的。為什麼那麼多有暈厥症狀的患者被收入心臟科病房,而不是神經科病房?因為心率過慢和嚴重心律失常,容易出現的症狀是暈厥,即病人暫時失去意識,眼前一黑,有時合併摔倒跌傷頭部。因為腦部供血高度依賴心臟搏動,太慢就不夠血氧供應。因此,這些病人最先需要接受心臟科醫師檢查和排除心臟疾病。
需要強調一下,我們不僅要關注自己的心率是否正常,還應注意我們的心律是否正常,光看數字不夠,還要看跳動的節律是否均勻規則。
容易忽視的是,心理因素對多種疾病的發生、發展與轉歸都起着重要作用,對心律、心率的影響就更大。心律失常者或者心率偏快的人士平時要做到情緒穩定、心理平衡,盡量改變急躁火爆的脾氣和多愁善感的憂鬱狀態。應學會沉着應變、釋放身心和保持開朗、自我控制情緒。如果情緒激動,大喜大悲,體內兒茶酚胺分泌量增加,會引起心率加快,心肌收縮頻繁,原已處於心律失常的病態會更趨嚴重,甚至可能導致致命的併發症。
譚健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