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團體冀全面提升文保成效
【本報消息】今年迎來澳門成功入遺十五周年,而本年度施政報告中,亦強調弘揚文遺資源及提高公眾文保意識工作。澳門青年文物之友協會副理事長黃嘉輝及文遺研創協會副會長龐朝暉向政府提出多項建議,冀全面提升文保成效。
黃嘉輝指出,目前本澳眾多文物建築管理方式,多採取以準時開館閉館、保持場所整潔、安全為主要標準的“被動式管理”,要有效達至主動向公眾推廣文物知識的作用;建議增設以舉辦活動為主的營運團隊駐場,注入活力,或是可行之法。
鑑於具普世價值的文化遺產屬全民共有,因此文保概念、技術及經驗的借鑑及更新,須與時代同步,方能保持本澳文保工作者專業水平。建議政府未來對與海外文保機構合作的本地民間團體,作出深度支援;尤其完善文保人才培訓項目,適應時代所需。
本澳非物質文遺近年得到有效梳理及更新,惟面向公眾的推廣工作成效未彰。建議政府透過支持民間團體,如舉辦講座、工作坊、培訓課程、導賞活動等,加強大眾認識本澳非遺。
認同立法保護
龐朝暉關注到,政府透露將加快《澳門歷史城區保護及管理計劃》立法程序、籌建世遺監測中心等多項文保工作,相信有助世遺及文物得以永續傳承及有效活化。
協會提出以下建議,一是將內港“騎樓街”納入“計劃”中的“風貌街道”之列,保住市民的集體回憶。二是加快開展永福圍活化項目,當局應以當代文物活化概念為主導,加快開展項目;尤其注重拓展文化產業,與有序活化中的關前街作全面互動,促進優勢互補,產生更大經濟效益。
三是希望當局加強巡查文物緩衝區。近年如大三巴牌坊附近李家圍等文物緩衝區內的建築物出現破損,不利世遺保育。建議當局加強對文物緩衝區的巡查工作,適時為區內具歷史、文化價值、日久失修的建築,進行適當加固,力保文物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