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芬箋注先王大父嘯篔公“愛日長樓”遺墨
一代畫宗鄧芬,名其芬,字誦先,號曇殊,又號從心先生、二不乞士、老蹇、蹇翁和泳人。別署水明樓,還珮樓。一八九四年遜清光緒廿年甲午九月十五日,出生於廣州市永清門外南城太平沙三十四號,為南海西樵鄧族永嘉祖房廿一傳後人。
鄧芬祖輩乃五羊城望族,祖籍山東高密,書香世代,是詩文名家鄧次直長子。次直先生古文學養深厚,以詩詞享譽當世,曾出版《蟄廬集》,是知名金石家易儒的老師。次直先生文筆超卓,深肖乃父,詩詞楹聯傳誦人口,惜不自檢存,祇餘吉光片羽。他嘗擬蒐集先大伯父及其先父與仲韓少文兩兄詩文付梓,惜限於力,又不永其年,未能完成心願。鄧芬祖父嘯篔公,同治元年(1862)壬戌王漁莊宗師經古取第一,補博士弟子員,文名藉甚,曾為陳京卿蘭甫、黄孝廉秋繁高足弟子。鄧芬四弟其修,字篁齋,也精擅詩詞書法。
鄧次直的配室金氏,乃番禺金紀堂三女。鄧芬外祖父金紀堂是清代學海堂書院學長,經史子集,詩賦古文,各項俱佳。金氏家族為大鹽商,擁有一支運鹽隊伍及十六、七艘鹽船。致富後舉家搬到廣州高第街,與富甲一方的許氏家族為鄰,同是廣州知名望族。鄧氏祖輩也在陽江及福建一帶,從事漁鹽業生意。鄧芬的母舅金曾澄(1879-1957)是教育家、詩人,曾任廣州國立中山大學校長及於一九三〇年二月至一九三二年三月間擔任廣東省教育廳廳長。
鄧芬祖父嘯篔公遺墨兩箋,寫於丙寅九月,丙寅為清同治五年即公元一八六六年,距今超過一百五十多年。字裏行間,親情洋溢,除了思念在家鄉的兄弟外,更惦掛時在官湖南永綏直隸廳的長兄。嘯篔公當時為鹺業商,正在陽江營商,辦理湛江、陽春及福清市各地漁票業。丙寅九月,他正在陽江作短暫居停,處理業務。當時看見池上蘭開並蒂,兼而結實,乃吉祥之兆。惜長兄遠在湖南,而諸兄弟均處家園,未能共聚欣賞,感而有作,並託人帶回家書,以寄惦懷。
民國二十一年 (1932)壬申,主母金太夫人離世,鄧芬於遺存家書中,檢得遺作二箋,並曾付裝池,題記留念。戊寅己卯 (1838-1939)廣州失陷,鄧芬避地媽閣,庚辰 (1940)冬,其四弟鄧修重返羊城時,慶幸於販人處以賤值購歸,寄回鄧芬收藏,癸未 (1942)還家廣州後,將之重裝於還珮廔畫室,懸之座間,以示未忘祖輩。
先王大父嘯篔公愛日長樓遺墨不肖孫芬敬謹箋註
攷詩稱:丙寅為清同治五年(1866)距今乙酉(1945)已閱八十春秋矣。先王大父當時為鹺業商,在陽江辦理江春融*各地漁票業。(*應指湛江、陽江市陽春縣及福建省福清市。)
伯兄乃十九世祖雨民公諱維蕃,字廷光,號南屏,改名維霖,壽六十一歲。生嘉慶二十一年(1816)丙子八月廿二日也,終光緒二年(1876)丙子十月十六日卯。時在官湖南永綏直隸廳(註一),與曾宮保沅甫(註二)、郭中承筠仙唱和,王文韶重稱之(註三),嘗謂公惜不入詞館而能為良吏,亦是不朽云。著有《小鄧尉梅花館詩文》。
(註一)永綏直隸廳,清朝時設置的直隸廳。雍正元年(1723)於湘西北置永綏廳,治所在吉多營(今湖南省花垣縣南新衛城),屬辰州府。嘉慶元年(1796)升為直隸廳,七年移治花園堡(今湖南省花垣縣駐地花垣鎮)。轄苗寨二百二十八。一九一三年廢廳,改為永綏縣。
(註二)曾宮保沅甫乃都轉鹽運使司,清朝地方機構之一,主要處理各地鹽務事宜。該使司設置鹽運使、同知等官職,掌控鹽法政令。一九一〇年代,清朝滅亡後,該機構廢除。
(註三)王文韶(1830~1908),字夔石,號耕娱、庚虞,又號退圃,浙江杭州人,清末大臣。咸豐二年(1852)進士。權户部主事,同治間任巡撫,光緒間權兵部侍郎,直軍機,後任雲桂總督,擢直隸總督兼北洋大臣,奏設北洋大學堂、山海關北洋鐵路官學堂(即唐山交通大學,現西南交通大學)旋以户部尚書協辦大學士,官至政務大臣、武英殿大學士。他在直隸總督、北洋大臣任内,曾多次疏陳建議加强北洋海防、整頓水師、興辦天津武備學堂、重建旅大連炮台,並在興修水利、開墾農田、興辦學校等方面也卓有建樹。
仲兄二哥乃楚臣公諱維寶,字璧光,改名湘鈺,與雨民公同為孔太夫人出。生道光四年(1824)甲申正月廿九卯,終光緒十四年(1888)戊子三月十九日戌,壽六十五歲。
又舉一子以十月初五日生,楚臣有子四,長揆伯時輔,次仲勉時偉,三叔芹時杰,四志道時基,叔芹公生於同治丙寅十月五日。
大姪乃時彥伯英公,生在道光二十年(1840)庚子八月四日,其第三子其澍澤赤,生在同治五年(1866)丙寅八月四日,伯英道光二十年生,終於同治十年(1871)辛未二月十日卯,年三十二歲。
嘯篔公諱維紀,改名維森,字肇光,同治元年(1862)壬戌王漁莊宗師經古取第一,補博士弟子員,(註:博士弟子員可隨博士同住,成績優秀者可授官職。明清稱生員為弟子員,尤其博士弟子員是監生或貢生的雅稱。)當時以寸晷光陰,所試各藝皆佳,尤以桃笙賦稱絕唱,乃疑之,遂再面試始信,因是文名藉甚,曾為陳京卿蘭甫、黄孝廉秋繁高足弟子。公生於道光二十一年 (1841)辛丑十月初五日,終於同治十一年 (1872)壬申九月三十日,春秋三十有二。時先子次直公尚在襁褓才三齡,遺作二箋保存至中華民國二十一年 (1932)壬申,先母金太夫人棄養,乃於遺存家書中檢得之,曾付裝池,題記留念。詎戊寅己卯(1838-1939)廣州失陷,芬避地媽閣,庚辰 (1940)冬,公聿四弟修,返羊城以賤值於販人處購歸寄我,癸未 (1942)還家後,重裝於還珮廔,縣之座間,以示兒輩。
乙酉(1945)春三從心芬敬識
先子生於同治九年(1870)庚午十一月初四日,終於民國六年丁巳四月初四日,春秋四十有八,嗚呼痛哉!
鄧芬祖父嘯篔公遺墨兩箋,有逾一百五十年歷史,經過多年亂世,仍能保存完好,實在非常珍貴,文物及文化固然價值極高,加上鄧芬親題詳細箋註,拾讀欣賞之餘,對了解鄧氏之家學淵源,有莫大裨益。
劉 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