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非爆糧食荒 禁出口為自保
新冠肺炎疫情尚未平息,世界多國包括印度、越南、泰國等盛產大米的國家宣佈禁止糧食出口,引起不少地區出現搶購和囤積潮,最近有內地讀者問我對此的看法。筆者認為全球目前並未面臨糧荒局面,主要是貿易、運輸和加工鏈出現問題,而各國政府為提防疫情進一步惡化,也作出一些未雨綢繆的自保動作。糧食安全為立國之本,任何一個政府都要確保人民免受飢餓,否則必然出現動亂。
中國大米可自給
全球最大的糧食出口國為美國、加拿大、俄羅斯、巴西、阿根廷和歐盟。美國每年出口糧食1億噸,佔全球糧食出口總量的四分一以上,中西部幾個農業州是特朗普競選連任總統的大票倉。全球需要進口糧食最多的國家主要是中國、日本、韓國等亞洲國家。
中國是全球最大的糧食進口國,去年進口農產品約為1.1億噸左右,價值1,509億美元,佔中國國內農產品總消費量的兩成左右。
中國沒有公佈儲備糧的數字,如同擁有多少核彈頭一樣,兩者都是國家的最高機密。表面上中國每年要進口20%農產品才能滿足本國需要,的確有些嚇人,但細心地觀察海關公佈的資料後則會感到釋然。中國人的主糧大米,一八年進口308萬噸,出口為214萬噸,入超90多噸;一九年進口255萬噸,出口為274萬噸,有出超近20多噸,可以說中國的大米主糧基本能自給。
中國需要進口比較多的糧食還有小麥和玉米,但小麥多數用於釀製啤酒,而玉米則多作飼料用。中國進口最大宗的農產品為大豆,每年需要進口約8至9千萬噸,但屬於油類作物,不作糧食統計。中國進口的大豆幾乎全部用於壓榨加工,約15%的加工產品為豆油,85%的加工產品為豆粕,豆粕是生豬等多種動物和禽類飼料的主要部分。若中國進口大豆不足,國人吃得會不夠好,豬肉、豆油和豆奶等營養食品緊俏些,但不會餓肚子。
農業強國怕滯銷
美國是當今世界上農業第一強國,農業人口約280萬人,佔全國就業人口不到2%,不只養活全國3億多人口,還成為世界最大的農產品出口國,每年可供出口的糧食達1億噸,當然美國也從各國進口五花八門的食品。中國有農村人口六億多,雖然如今很多農民工到城市打工,但無論從事農業生產人口絕對數字以及佔總人口的比例,都比美國高得多,今後還有巨大現代化進步的空間。
如果沒有新冠肺炎肆虐導致各國加強自保,以及貿易和運輸幾乎停擺,全球不會出現糧食短缺的問題。中美近期政治對抗升級和貿易戰是一個潛在的威脅,不過美國農產品生產過剩,近期全國很多超市因疫情影響停業,肉品加工廠員工染病停工,大量生豬和雞隻被迫安樂死;養殖場的牛奶賣不出去,只好開喉把清甜的鮮奶排到陰溝去。美國最怕中國不買它的農產品,況且巴西和阿根廷也是大豆、小麥和玉米的生產大國,中國根本不用依靠美國。
農畜品供過於求
美股市場有一隻農業ETF(代號DBA),可反映美國主要農畜產品的綜合價格,包括大豆、小麥、玉米、牛肉、生豬、咖啡、蔗糖……等,近五年價格一直走跌,疫情中跌勢仍然持續,目前價格為13.72美元,與五年前價格23美元比較,跌幅超過四成。全球農畜產品總體仍處於供過於求狀況,只在○八年和一○年出現過較緊張情況,價格分別上升65%和48%。目前對糧食供應短缺的憂慮,主要受疫情、運輸和加工鏈的影響,除非全球政治對抗升級和疫情長期持續,否則不必太擔心,但個人作些適當防範措施也屬合理。
眾所周知,中國一直堅持十八億畝耕地的國家安全紅線,確保國內糧食可以自給,防止因糧食短缺而受外國控制。中國的農業生產和技術在改革開放後突飛猛進,三十多年前中國大米畝產約3、4百公斤,目前畝產7、8百公斤是平常事,甚至可達1千公斤。中國工程院院士、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為解決中國人的吃飯問題作出重大貢獻。全世界近一半人口以大米為主食,他的研究成果使水稻畝產大幅增加,惠及整個人類社會,是世界殿堂級英雄人物。
容永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