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經營鯪魚小食 投資七位數設兩店
澳門雖小,遍佈不同美食。在芸芸小食店中突圍,商戶要多花心思。主打鯪魚肉食品、以家庭式經營的小食店——“文記小食”,由經驗老到的父親入貨,大女專注魚肉品質,二女則負責財務管理及市場策劃。目前該店有兩間門市,合共投資近七位數,收支尚算平衡。正考慮擴展外賣服務,惟人資是最大困難。
投資子女創業
該店負責人馮笑桃(文叔)表示,在街市當魚販將近三十年,育有四名子女,一直肩負家庭開支。待子女步入社會後,產生“與其為別人打工,不如自己做老闆”心態,且年輕人有跌倒再站起來的本錢,故決定把累積多年的積蓄,投資予子女打拼事業。經一家人商量後,認為可利用自身對“魚”的熟悉及經驗,嘗試開設魚肉小食店。籌備近半年時間,於一八年十一月在義字街開店。
店舖的日常事務主要交由大女及二女負責,自身則繼續經營街市魚檔及打魚肉工作。目前該店主攻煎釀三寶、魚肉釀豆腐,以及特製蟲草花鯪魚球等小食,在魚肉品質及打魚肉的工序上尤其重要。
清晨五時備貨
小食店的前期準備工作尤為重要,為確保食材新鮮,每天清晨五時多出門入貨,再打四小時約二百至三百斤魚肉,以應付店舖正常運作,其後再交由子女分配員工負責煎釀工作。一家人經營下,業務穩步發展,半年後開設另一間門市。
放棄原有工作打理店舖的大女馮詠欣和二女馮詠賢,她們表示,新手上路的經營困難莫過於缺乏營商及社會經驗,解決方法只能靠摸索。尤其分配員工,因中小企資金有限,員工的編排更要精密,旨在將效率最大化。同時,家庭式經營也需要時間磨合,故姐妹二人在工作管理上也明確分工,一個出謀劃策,另一個則付諸行動。二人經過半年的磨合與調整,把店舖打理得井井有條,做到理想效果。
擬推到會服務
擔當“老闆娘”不輕鬆。正因為是老闆娘,除要管理店舖的大小事務外,更要“咩都識”。曾在接手初期,因已打好的魚肉由街市運送到店有一定距離,澳門天氣濕熱,鯪魚肉容易變壞,惟員工未必能知悉,所幸大姐在監測魚肉品質下及時發現。若把變壞的魚肉煎釀食品售賣給顧客,後果將不堪設想。
至於未來發展方向。隨着科技發展,手機點餐及外賣是大趨勢。正計劃推出套餐及到會服務,聘請專屬的外賣專員。惟人資是目前最大的難題, 對擴展業務造成阻礙。
本報記者 吳文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