筷子基火鳳凰重生
唐 嘉
雖然平日都經常往返筷子基街區,但最近一次橫過林茂海邊馬路,到筷子基北街(俾若翰街)海邊四周張望,只見沿岸一列列高廈映入眼簾,沿途進入大廈群中,內街縱橫交錯通道平坦暢順,相比昔日到綠楊新村探望親友時沿途泥濘一片,令人卻步,而今的街道給人豁然開朗之感。早年,筷子基北街盡頭雜亂無章現象已一去不返,筷子基面貌已完全改觀了。
對於筷子基北街印象深刻的原因,是因為該處過去兩列低矮平民屋,筆者小學的同學、同事及朋友都曾在上址居住,在工餘日子常到那裡創作攝影;也目睹北灣曾經是小艇停泊區。印象深刻的是小朋友在水面上浮沉的大木條之間“捉魚仔”,昔日這些小朋友缺少社交活動,不顧危險的玩藝,也成為拍攝的題材。手頭有一張舊剪報,報道筷子基南街大火的新聞。當年青洲、筷子基、林茂塘等區段佈滿木屋,剪報新聞(一九九一年)曾總結報道:過去三十年發生十宗大火,當中有九宗發生在上述區段的木屋區内。而筷子基木屋大火,更被消防局的消防博物館列為展題之一,喚起參觀者的回憶,向帶同前往參觀的青年後輩訴說:當年父輩曾在上述地點居住,每當聽聞有火警發生,都第一時間執拾細軟逃生。
早年到筷子基北街盡頭海邊拍攝落日景色,那時岸邊周圍佈滿廢車雜物,根本不能通往筷子基南街(現今的筷子基街)。加上三十年前拍攝的林茂塘、筷子基空中照片,那時筷子基兩排低矮平民屋仍在,今天變成如屏風式的大廈群。從泥濘通道,到今天設施齊備的空曠兒童玩樂場;從雜亂無章不規則的海岸線,到整齊的岸邊種植樹木美化環境、新型大廈建築群,南北兩街互通,均顯得煥然一新。最值得讚賞的,是房屋局建設的經濟房屋,居住環境視野都堪稱一流,居民如能成功申請的話,將可喜可賀了!
筷子基、林茂塘如筷子模樣的毗連區域,隨着木屋群消失,減低火警隱患,該區今天的環境改變,可謂重生的火鳳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