鉏麑捨命存忠信
在未入正文之前,先説一下兩個字:“恭”、“儉”。廣州話有“出恭”一詞,據《廣州話詞典》載:“出恭,大便。”又加以説明:“這是漢語文言詞,但在廣州話口語中用得較普遍。”這一說明不加猶可,有了這說明反而自暴其無知。恭,並非屎的代稱。《論語 · 顏淵》:“君子敬而無失,與人恭而有禮。”恭有嚴肅、敬愼之意。那麼,為何廣州人把大便説成“出恭”?原來明代科舉考試,備有“出恭入敬”的牌子,沒有領取此牌不得擅自離座。考生如廁,必須領有此牌,這是“出恭”的由來。
儉,在粵人口語中是“慳”,儉也好,慳也好,是一種美德。但過份的慳儉便是吝嗇,粵人説是“孤寒”。有句鄙語説:“風吹皇帝褲襠”。蓋皇帝自稱“孤”,風吹,自然“寒”,這句歇後語是:“孤寒”。至於為甚麼不説吹其他部位,只説吹褲襠?你懂得的。
言歸正傳。孟子曰:“恭者不侮人,儉者不奪人。侮奪人之君,惟恐不順焉,惡得為恭儉?恭儉豈可以聲音笑貌為哉?”《説文》:“恭,肅也。”《左傳 · 宣公二年》:“不忘恭敬,民之主也。賊民之主,不忠,棄君之命,不信。”這是關於晉靈公的劣史,趙宣子屢次進諫,而靈公竟使大力士鉏麑殺趙宣子。不過鉏麑目覩趙宣子是個對晉靈公十分恭敬的忠實人,乃不忍殺之,他嘆曰:“不忘恭敬的趙宣子,才眞是人民的主子;殺害人民的主子便是不忠;但違背君王之命,不殺趙宣子便是無信,這二事只能取其一,便不如自己死了好,於是撞槐而自盡。”
孟子這番話是説:有禮貌的人不會欺侮別人,節儉的人不會掠奪別人。欺侮別人、掠奪別人的統治者,只怕別人不順從他,又豈能做到以禮待人,以儉約己?恭與儉兩者一定要靠眞誠,絕對不是憑花言巧語和偽裝的笑容可以瞞得過人。
冬春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