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活在當下”與“計劃未來”的思考
假如我只有六十歲的壽命,甚至更短的話,那麼我便剩下不到三十年的生命,所以不想日日夜夜營營役役到可能不會到來的六十歲退休之年,才把自己慢下來好好生活,所以更想學習和真正實踐“活在當下”這句話。正所謂“明天”和“意外”,你永遠不知道哪個先到來。但大多數的人啊,都假設“意外”是個不會探訪自己的陌生人,或離自己千里遠,覺得去思考和執行自己那張“在死之前想要完成的心願”之人生清單,還有很充裕的時間,不必心急。
可是,萬一我真的有很多時間,比如有九十歲的壽命,甚至更長的話,那麼人到中年,除了漸漸注重養生之外,便不得不開始思考如何着手為退休後的生活做準備。對於沒有父幹可靠而且積蓄又很有限的一個單身中女來說,當中最苦惱和最現實的,便是如何去估算退休後無工作收入下的財務狀況。捨棄當下一定程度的享樂似乎是必須的,開始去了解複雜的理財投資與學習如何創造被動收入,也是一個重要的課題了。
有時候想,人如果能預知自己的死期多好,那麼便能根據各項現實條件和確實的時間量,計算並選擇一種最切合實質狀況和身心需求的生活公式,懶慵一些也好,拼命一些也好。可惜人無論多聰明,都無法預知自己會在哪天離開自己的軀體和這個世界,所以便得在“活在當下”與“計劃未來”之間作出協調,有人選擇傾向當中之一,那也是每個人自我協調後的選擇罷了。
活在這個以經濟發展和資本主義為主導的世代,能夠選擇、或有條件去選擇,某程度上也算是一種福氣了。如何選擇沒有分對錯,外人其實也無權對他人的選擇作出甚麼批判,在履行了各自的一些社會責任後,在不損人利己的前提下,為自己做過的選擇負責任便是了。畢竟不同的人對活着的意義都有不一樣的解讀,對“活在當下”便有不同的演繹,對“計劃未來”便有不同的演算。
已不年輕了,我不想讓時間、讓生活、讓活着本身,在愈來愈有限的生命中愈發流失它們的意義,所以便得不停思考和行動,而有時候,按下人生的暫停鍵,也是一種行動。也許思考得有些遲,也許還未確實知道該如何實踐,但總算是一個開始。讀過讓我印象很深刻的一句話:“願你餘生所有的珍惜,都不用靠失去來懂得。”
言 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