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經濟政策導向新變化對澳啟示
解讀“四 · 一七”政治局會議宏觀政策
澳門的經濟和民生與內地緊密相連。對澳門而言,無論是科學安排疫情防控工作,還是復工復產、提振刺激疫後經濟,內地宏觀政策導向的變化都具有重要的現實參考意義。
四月十七日,中央政治局召開會議,研究部署常態化疫情防控和後續經濟工作,釋放出不少宏觀政策導向新變化。尤其是在新冠疫情導致今年內地“兩會”推遲召開,“四 · 一七”政治局會議可視同為中央層面的第一季度經濟工作分析會。根據此次政治局會議研訂的下一階段經濟工作總基調,未來內地多項重大財政、貨幣政策將陸續浮出水面,值得澳門各界關注,從中挖掘新機遇。
一、“四 · 一七”政治局會議的兩大宏觀背景
背景一:海外疫情嚴峻,我國“外防輸入、內防反彈”壓力不減。
全球(不含中國)確診病例已約三百萬例,拐點尚未出現,歐美仍是疫情“震中”,新加坡、日本面臨疫情二次爆發,印度、東南亞疫情快速升溫。全球疫情的多點爆發和反覆,意味着我國持續面臨輸入性風險,因而鞏固防疫成果的壓力不減。“四·一七”政治局會議延續“三 · 二七”會議提出的“外防輸入、內防反彈”、“疫情防控常態化”等重要表述,體現了中央對未來一定時期內我國經濟活動與疫情共存的判斷。
背景二:一季度經濟數據“實事求是”,充分反映疫情負面影響。
此次政治局會議當天,內地統計局公佈一季度經濟數據,充分反映新冠疫情顯著拖累當季經濟表現。一季度我國實際GDP增速-6.8%,創一九九二年以來的首次季度同比負增長。“實事求是”的經濟數據背後,兩大挑戰值得關注:
一是出口在內地製造業中佔比較大,外貿外需受挫導致製造業企業投資意願疲弱,三月製造業投資下滑20.6%。但可以預判,當前數據主要是反映春節前後的出口訂單情況,海外疫情高峰對我國外需的影響,可能在四月會更加充分顯現,二季度我國出口或將面臨更大考驗。
二是內地失業率處於歷史相對高位,居民收入水平邊際下滑。一季度內地居民可支配收入名義增速0.8%,比上年同期下降約八個百分點,實際增速則為-3.9%。
二、中央政策導向的四大最新變化
結合上述抗疫形勢和經濟數據背景,此次“四·一七”政治局會議釋放出的中央政策導向,相比二○一九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二·二一”及“三·一七”政治局會議,出現以下四大最新變化:
變化一:中央對當前經濟形勢的定調再現重大變化,對經濟困難和風險的認識更加充分。
此次政治局會議用“極不尋常”形容一季度經濟形勢,強調“當前經濟發展面臨的挑戰前所未有”,相比二○一九年底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的“經濟下行壓力加大”、“二·二一”政治局會議的“明顯影響”、“三 · 二七”政治局會議的“嚴重衝擊”,措辭不斷升級,體現中央對經濟困難、風險和不確定性認識更加充分。結合中央及市場對經濟形勢的判斷,本年度內地經濟很有可能將逐季改善,但實現V形反彈的難度較大,更可能是不對稱的U形復甦,在全球經濟大概率負增長的背景下,市場普遍預計內地全年經濟實質增速在1%-2%。
變化二:經濟工作目標首現調整,淡化增速目標,強化底線思維。
第一,在經濟工作總基調方面,“四 · 一七”政治局會議相比以往的會議,在要求“加大六穩工作力度”的基礎上,首次新增提出與民生福祉息息相關的“六保”目標,也即保居民就業、保基本民生、保市場主體、保糧食能源安全、保產業鏈供應鏈穩定、保基層運轉,並逐一詳細具體部署。相比經濟穩增長,穩民生更是底線和基礎,體現了中央底線思維的強化。
第二,“四 · 一七”政治局會議相比此前數次中央高層會議,對本年經濟增速翻番目標定調有所淡化。從之前的“保持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確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十三五’規劃圓滿收官”,變為“確保完成決戰決勝脫貧攻堅目標任務,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可見今年經濟增長目標可能是“軟約束”,打贏脫貧攻堅戰可能是衡量是否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硬約束”。
變化三:宏觀調控政策力度加大,財政+貨幣形成“組合拳”。
基於“疫情對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帶來前所未有衝擊”的判斷,“四 · 一七”政治局會議提出“要以更大的宏觀政策力度對衝疫情影響”,相比前幾次會議都更加強調了宏觀對衝政策的力度,對貨幣、財政政策的定調也更明確到位。具體而言:
當前,更加積極有為的財政政策有三大工具:提高赤字率+地方政府專項債擴容+發行特別國債,意在擴大內需、六穩、六保。其中,對提高赤字率的表述刪去了此前的“適當”二字,赤字提升幅度可能會突破3.5%;對特別國債明確以“抗疫”為主題,市場預計規模可能不低於一萬億人民幣,具體用途尚待公佈。但市場預計可能是小微企業減稅降費、五險一金減免、失業救濟、貸款貼息等;增加專項債的表述已十分明顯,市場預計規模將突破三點五萬億人民幣。
更加靈活適度的貨幣政策集中在三大工具:降準、降息、再貸款。這是疫情以來中央政治局會議首次明確提出降息,未來內地貨幣政策邊際寬鬆的方向將更加明確。繼四月央行先後調降七天逆回購和MLF利率後,四月二十日央行“降息”,下調一年期LPR報價20bp,調降五年期以上LPR報價10bp,內地貨幣政策空間打開,符合“四·一七”政治局會議“引導利率下行”的政策目標。
變化四:疫後經濟回補發力點更明確
對經濟回補發力點的安排上,“四 · 一七”政治局會議的排序是:“要釋放消費潛力,要積極擴大有效投資,要支持企業出口轉內銷”,前兩點意在刺激內需,其中促進消費回補是第一位,擴大投資是第二位,後一點意在應對外需衝擊,促進企業出口轉內銷。具體而言:
釋放消費潛力方面,重點有:1.各地方政府主導的消費補貼,常見做法是對低收入群體發放現金、對中等收入群體發放消費券,穩收入預期,提振消費意慾;2.以汽車為代表的大宗消費補貼,包括擴大購車指標、以舊換新補貼等;3.舊城改造拉動建材、裝修、家電類消費,內地今年計劃改造城鎮老舊小區三點九萬個,涉及居民近七百萬戶,比去年增加一倍;4.增加公共消費,尤其是補齊公共衛生領域短板。
基建投資方面,應是傳統基建、新基建配合發力。此次政治局會議表述中“傳統基建”排序在“新基建”之前,傳統基建更多着力於短期保就業、穩增長目標,可能主要在勞動密集的領域發力。新基建則主要面對高質量發展需要,對應長期經濟結構轉型升級目標,主要包括5G、物聯網等信息基礎建設,智慧交通、智慧能源等融合基礎建設,以及科教基礎設施等創新基礎設施建設三大方面。其中,城際軌道交通也納入新基建範疇。據不完全統計,未來幾年長三角地區、粵港澳大灣區每年在鐵路+軌交的投資規模將分別超過四千億人民幣、一千億人民幣。
在房地產方面,“四 · 一七”政治局會議繼續沿用了“房住不炒”的表述,體現了在疫情挑戰下中央的政策定力。
三、對澳門的啟示
一、特區政府當前的施政方向和中央政策導向形成了積極呼應,政策協同效應將加速顯現,有利於加快澳門疫後經濟恢復。
當前,澳門特區政府公佈了二○二○年施政報告,確立了“抗疫情、保就業、穩經濟、顧民生、推改革、促發展”的總體施政方向。新一份施政報告不但是全面應對當前疫情及恢復經濟保證民生的具體方案,而且是勾勒了澳門未來五年改革發展的新藍圖,更是落實習總書記及中央對澳門的要求及期望的全新規劃。各項重點施政方針,已經在多個方面與內地的宏觀政策新導向形成了積極呼應。
例如,一是特區政府已經實行積極的財政政策;二是和“新基建”相似,澳門已經加大基建投資力度,促進城市交通、公屋、公共醫療設施等基建升級,加快建設5G、數據中心、智慧旅遊、智慧交通;三是推進橫琴設立粵澳深度合作區。這些政策將大大增強澳門與內地的政策協同效應,有利於粵澳攜手共同抗擊疫情,加速疫後經濟恢復。
二、在周邊地區疫情形勢下,“澳門遊”、“琴澳遊”將有望承接內地因疫情被壓抑的跨境旅遊需求,危中尋機。
內地的境外旅遊市場龐大,境外消費需求殷切。雖然該市場受到疫情影響會有所放緩,但對澳門而言仍然是巨大的市場。在內地“外防輸入”政策下,境外遊短期內難以重啟。但卻給予了澳門寶貴的機遇。鑒於廣東省疫情基本受控,珠海確診病例清零,澳門輸入性風險亦緩和,未來澳門自由行政策如果適時重開,有望承接內地因疫情被壓抑的跨境旅遊、境外消費需求。“澳門遊”、“琴澳遊”對疫情仍較嚴峻的歐美、日本、新加坡、東南亞等內地居民主要境外旅遊目的地形成一定的替代效應。
因此,澳門可抓緊本地疫情受控、自由行重啟前的“準備期”,加速推進智慧旅遊、優質旅遊建設,加強自身交通運輸等配套設施的承載能力,堅定信心,靜待春來。
中國銀行澳門分行發展規劃部 楊燊榮 梅新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