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是唐朝增光者
按照文學要爲政事爲黎民服務的治國方略,按照作家要做自己所處時代的吹鼓手與歡呼者的文學家處世理論,按照作家必須傳遞“正能量”、稍微描寫反映一下官府社會的負面情況便要受到限制、禁言以及更加嚴厲的制裁的律例,唐朝詩人杜甫,他的詩歌才華不是被扼殺在萌芽時期無人知曉,便是終身飽受來自民間、同行和官府朝廷的種種非議、鉗禁乃至牢獄之苦。相比之下,前者的可能性更大,即:唐朝根本就不會有一個姓杜名甫字子美、被後世尊爲“詩聖”的詩人。
杜甫實在是一個太愛吐槽的人,太愛宣揚“負能量”的人。自己兩次考試失敗,沒能成爲榮耀的進士,在長安奔波十多年沒有找到工作,便把自己的生活描述得非常淒慘:“朝扣富兒門,暮隨肥馬塵。殘杯與冷炙,到處潛悲辛”,自恃有才,牢騷滿腹;因爲獻賦,參加特別安排的考試,得了個恩科進士,派他去雲南做一個副縣長(縣尉),他居然嫌路遠給拒絕了;改派擔任在京城管理兵器儀仗之類物品倉庫的胄曹參軍,也是心懷不滿,說什麽自己勉强上任不過是爲了掙點兒酒錢,是因爲工作輕鬆自由,“率府且逍遙”,“耽酒須微祿”,沒有丁點感恩的意思。冒死逃出被安史亂軍佔領的長安,跋山涉水,歷盡艱險投奔新皇帝的臨時駐地,新皇帝念他忠心封了個左拾遺的職位,留在自己身邊,可以說皇恩相當浩蕩了。但是,他竟然忤逆皇上的旨意給豢養的門客賣官鬻爵、因爲指揮不當折損了數十萬朝廷軍隊的髮小房琯說情。打入天牢立案審訊後,因爲宰相張鎬等人替他說情,皇上放他一馬,讓他繼續做左拾遺。(五之一)
亞 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