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知生焉知死
《淮南子 · 俶眞》:“夫大塊載我以形,勞我以生,逸我以老,休我以死。善我生者,乃所以善我死也。”這是説:大自然用形體給我承載生命,用活着使我辛勞,用老邁使我安閒,用死亡使我休息。這段話教我們如何對待死亡。人生如夢,死,不過是休息而已。
孟子從齊返魯,為的是要安葬他的母親。回齊時,在嬴地稍留,他的學生充虞對他説:“不久前蒙老師的不棄,囑咐我負責辦理製造棺椁的事,因為時間緊逼,沒有打擾您,現在才請教老師,棺木的木質似乎過份好了。”言下之意是自責擅作主張。
孟子回答説:“上古的棺(棺材)椁(棺罩)的尺寸沒有規定,到了中古才規定棺木厚七寸;椁與棺相稱。從天子到百姓,對棺椁的要求不僅是美觀,而是對先人的一份孝敬。不用好木當然不高興,買不起好木也不高興。能力所及,又買得到是最好不過,而且為了不讓先人遺體與泥土接觸,作為孝子會安心。”孟子結論是:“吾聞之也:君子不以天下儉其親。”
常見一些輓友人喪母的祭帳,題曰:“德配孟母”,歷史告訴我們,孟子母親仉氏教子有方,是一位模範母親,而孟子至孝,喪母,“君子不以天下儉其親”,可以理解。然而人已死了,厚葬與否與死者毫無關係,不因厚葬而榮,簡葬而辱。榮辱是後人的體面而已。
《論語 · 先進》:“顏淵死,子(孔子)哭之慟。”孔子非常傷心。不過,“顏淵死,門人欲厚葬之。子曰:不可!”結果他的學生們還是把顏淵厚葬了。孔子知道後,感嘆説:顏回生前把我當成父親一樣,可是安葬他這件事,“予不得視猶子也”,原因是顏回的本性儉樸,而死後竟違背了他的宗旨。
季路問事鬼神,孔子説:“未知生,焉知死?”意思是生者尙未得到好照顧,又怎可以照顧到死人?
冬春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