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銀全幣種信用卡
2020年04月19日
第C08版:澳門街
澳門虛擬圖書館

不治已病治未病

《大明劫》中的吳又可,一手執搖鈴一 手執藥擔子,典型的遊醫形象。

平生寡言的汪履秋,去世前兩天在扶手椅上喘着大氣說:“老葉啊,我為你不服氣!”拍打着扶手連講三篇。

年屆八十的葉果強服務 澳門近二十年

不治已病治未病

《黃帝內經》有云:“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亂治未亂,夫病已成而後藥之,亂已成而後治之,譬猶渴而穿井,鬥而鑄錐,不亦晚乎!”中醫講求“治未病”,不做臨渴挖井之事,但事到臨頭,又有其靈活變通。電影《大明劫》講遊醫吳又可不墨守陳規,力排衆議,結果壓制住軍中疫病,其不朽名著《瘟疫論》領先西方醫學二百多年,開創性地提出病毒學說及病毒學的傳播方式,其“達原飲”經方,不但挽救明朝軍隊,三百多年後的非典疫情中,再次拯救了無數病人和醫護。當下,中醫中藥又一次肩負重任,在我國以至瘟疫重災區意大利,發揮“治未病”功效,搶在病毒前面拯救生命!

空前重視的民族產業

在“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網站上,有一個特別的分頁,列出國家主席習近平自二○一○年至今近三十次涉及中醫的講話,包括去年十二月二十日在澳門的講話:“經濟適度多元發展成效初顯,會展、中醫藥、特色金融等新興産業方興未艾。參與共建‘一帶一路’和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取得積極進展。”可以說,現屆政府對中醫的重視,是新中國成立以來前所未有的,甚至提升到民族產業的高度,成爲實現民族復興中國夢的組成部分,並打造成“一帶一路”重要環節向外輸出。

事實上,習主席本身就是“中醫粉”,曾說:“因爲副作用少,療效好,中草藥價格相對便宜,像我自己也喜歡看中醫。”連治國理政他也愛引用中醫術語,比如談改革要“辨證論治,既要養血潤燥、化瘀行血,又要固本培元、壯筋續骨”;講黨風建設要“扶正祛邪”;談黨員思想教育則“禁微則易,救末者難”,這正是“治未病”。當然,和國家大政相比,老百姓更關心的是日常看病的切身利益。“小國寡民”如澳門,能留得住、吸引到中醫人才,在此蕞爾小城服務馬交街坊?

爺爺的搖鈴和藥擔子

鏡湖醫院顧問中醫生葉果強,二○○二年九月受聘來澳服務,一年後立竿見影,有記者在本報發表文章《國手無雙》:“內地十三億人口,英才輩出,讓個別像葉教授這樣的國手落戶特區,爲大家服務,讓澳門同胞有錢搵之餘,亦有命使。”一年約滿後他要返回內地,數十位病人聯署請願信,期望院方向內地爭取,讓葉教授繼續留澳服務。然而,他是國家中醫藥管理局豁下“國家級名老中醫學術經驗繼承人”,屬“防止外流中醫人才”序列,要成事並不簡單。但是,澳門回歸祖國血濃於水,國家畢竟惦記特區同胞福祉,經一番周折,終於留住了葉教授。

俗語將相本無種,誰有本事就能封侯拜相,但有些專業領域還是講求家學淵源、遺傳基因的。葉果強出身中醫世家,係清代名醫、四大溫病學家之一葉天士叔伯的後人。葉家本世居蘇州葉家弄,或因太平軍之亂,葉果强祖輩逃難至蘇北靖江,其父親小時候曾隨祖父祭掃祖墳,共有六個大墳。兵荒災年,醫學世家亦只能當走坊郎中,不錯,就是從前吳又可當過的“遊醫”。不比在醫館坐堂問診,遊醫餐風宿露異常艱苦,卻因走訪民間而拓寬臨床經驗和視野,不易囿於成見、墨守前人和書本上的陳規。吳又可正因遊醫的經歷,獨排衆議得出防治瘟疫之法。葉家祖上落足江北靖江縣創業,葉父小時候就曾見過祖上當遊醫用的搖鈴、挑中藥的擔子。

老師古文好,話不多

祖輩累世行醫,父親對葉果強自然期望甚殷,本來指明非南京中醫學院不讓他入讀,但自幼數理化成績卓越的他,一九六一年高中畢業後卻考入化工學院,更令葉父糟心的是,一年後因“三年自然災害”全國進入“困難時期”,該校停辦,葉果強要回農村老家當農民。但淺水到底困不住蛟龍,逆境磨人也催人成熟,一年後他毅然考上南京中醫學院,完成六年制本科畢業。後即在省衛生廳工作,參加國家開展的“一根針一把草”省展覽會,後又幫助搞中西醫結合工作,並隨省醫療隊下鄉支援農村句容市,當地市委書記患面癱,中西醫俱治不好,葉果強診療數次,就把他治好了,在農村打開了中醫工作的局面。青年醫生初露鋒芒,卻不知道命運的莫測,在前面等待他。

一九七七年中國恢復高考後,南京中醫藥大學首批本科生就由葉果強執教,此後十多年治病教學生涯,直到九○年迎來事業和人生轉捩點。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為搶救國家級中醫寶貴人才經驗,用師徒傳承的方式,讓全國首批兩百位師承工作指導教師帶教中年醫生,當時江蘇省中醫院大內科主任汪履秋老教授屬此列,葉果強入選成為汪老弟子,一九九一年開始三年拜師學藝。三十年過去,恩師言行他從未忘懷:“汪老師的古文根底很好,臨症時,好多古醫書的條文脫口而出。他話不多但言簡意賅,最難得是和善謙厚。”八九年剛卸任國家主席的李先念,在北京發燒月餘治不好,赴南京讓汪老三診而癒,李問汪有何要求,汪連說沒有沒有!直到汪履秋過身,院內領導仍多不知此事。

熠熠生輝之後的代價

在汪老的繼承弟子中,葉果強的天資和勤奮是那麼耀眼、熠熠生輝。每在跟師診病時,總是由他記錄老師脈案,再用薄薄的道林紙覆寫幾份,分發給其他師兄弟。這個“書記”工作,除了心靈手巧的速記,還要求對乃師講授精義的悟性,三年下來,六十四開度的道林紙,葉果強寫了六公斤多重,使汪老一生寶貴經驗廣被傳承。天道酬勤,學習期間,他兩度獲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頒發繼承人優秀論文二等、三等獎,並兩次在全省大會上做經驗繼承介紹發言,此等殊榮,全省首屆三年僅葉一人。九三年,國家兩部一局正式批准葉果強成為汪履秋首批學術經驗繼承人,授予證書。汪老看高足兩度發言,感慨道:得獎一次是偶然,得獎兩次總不能都是偶然的!

金庸筆下的大俠,總是輾轉得遇眾多名宿指點,令武功精進,因為聰敏好學的孩子,總是隱世高手選徒的至愛。除了汪老,葉果強又得到周仲瑛、徐景藩、朱良春等教授主任親炙。經這些國醫大師點撥,讓葉博採眾長,至今感恩省中醫院這個得天獨厚的寶地。

俗語不招人妒是庸才,既然不是庸才,就要準備吃不是庸才的苦頭,付出不是庸才的代價。繼承了汪老的榮光,三年拜師期間鋒芒太露,此後“代價”不菲。同屆的大師繼承徒弟中,有欲拜汪老門下被拒收的,有葉的上司不忿鋒頭被蓋過的,如此種種豈一個妒字了得?官大一級壓死人,中醫藥管理局原定給葉的表彰頒獎大會沒了,輪到葉晉升職稱時派他隨醫療隊下鄉而泡湯了,反覆折騰打壓到他五十八歲,剛好過了評研究生導師的年齡上限。十年來設套、耍陰招、穿小鞋,簡直就是《甄嬛傳》、《如懿傳》、《延禧攻略》的“醫院版”。然而,酒香不怕巷子深,時任南京中醫藥大學的外教學院院長,深知葉果強水平,雖無研究生導師頭銜,仍讓夫人帶着讀博士的女婿來到他診室說:“交給你了!”

若開診,到你那兒去

江蘇省中醫院近三百位醫師,當時診治內科疑難重症的僅四人,葉果強是其一,此外兩位是他老師,一位是師兄。所謂“疑難症”,即一般中西醫藥石無靈的頑疾。有西醫與他一起查房,葉說先不上西藥,後以中藥攻克湊效,長期共事,這位老西醫說:“如你開診,我到你那兒去!”雖是玩笑,也是心服。三十多年來,葉的實力不但無數病人用腳投票,除了長期臨床帶教過西歐、東南亞、美洲、非洲、澳洲等三十多個國家的進修醫師、留學生,還有一些主動拜門的。一位來自加拿大的研究生,花一年時間拍攝了葉果強八千份醫案,整理成光碟。有澳門官員在蘇州抱恙,被推薦看中醫,回澳與葉談起,原來此中醫就是那位勤勉的加籍學生。

○二年來澳門時,按國家規定外派人員職稱可升半級,葉果強的副教授銜終於“轉正”。今日,虛齡八十的他離“江湖”已遠,他現在關心的,是三十年前的歷史輪迴——經驗繼承。現時,葉果強除診症和帶教年輕醫生,多抽時間匯選、整理行醫五十年積累的驗案,及其開創的全息療法、穴位注射療法等“綜合療法”。葉天士遺訓告誡子孫:“醫可為而不可為。必天資敏悟,讀萬卷書,而後可借術以濟世。不然,鮮有不殺人者,是以藥餌為刀刃也。”明朝吳又可有所破立,不朽而垂範後世,葉果強不忘祖訓,其鑽研開創精神,正是不囿陳規有破有立的體現。國家主席習近平說中醫藥方興未艾,是的,隨着一代又一代人經驗的繼承與開拓,中醫必將隨民族復興傲立於世界。

文、圖:未 艾

2020-04-19 未 艾 1 1 澳门日报 content_40185.html 1 不治已病治未病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