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面對孩子的“糖黐豆”與“水溝油”
在山上的涼亭內,五歲的女孩與六歲的男孩玩得不亦樂乎,一同分享各自帶來登山的零嘴。吵吵鬧鬧吃吃喝喝之間,兩人不知為何吵起來,分貝越來越高。女孩的媽媽甚為緊張,追問事情的因由,除了太把孩子的事當一回事外,或多或少也擔心因為小孩的吵鬧而影響到大人之間的交情。男孩女孩你一言我一語,爭相匯報吵架原因,互相指責對方的不是,希望有人評理。
女孩媽媽為他們分析誰是誰非,遇到有人不服時,還動用各種威脅,弄得氣氛有點緊張,有點尷尬。男孩的媽媽一直冷眼旁觀,未發一言,直到男孩衝女孩說了一句:“等一下你不要來我家玩,也不要來我家吃飯。”男孩媽媽回了兒子一句話:“請你搞清楚狀況,是爸爸媽媽邀請他們一家來家裏吃飯,不是你,所以你並沒有權力替我推掉約會。”空氣突然凝住,數秒後眾人繼續之前的吵鬧與評理,只是男孩隻字不再提不讓女孩來家裡一事。
最後評出甚麼理,誰對誰錯,男孩的媽媽沒去干涉,只知道兩個小孩似乎並不滿意結果,所以選擇互不理睬對方。數分鐘後,眾人收拾零嘴剩下的垃圾,繼續登山。在攀上一條超長的樓梯時,男孩媽媽瞥見兩個小孩牽着對方的手一起爬,並開始大聲唱着奇怪的歌曲。男孩媽媽向女孩媽媽打了個眼色,示意她一起看。夕陽餘暉下,男女孩牽手的畫面太美,男孩媽媽趕緊為他們拍下這一幕。
相信以上畫面對於家長來說絕不陌生,很多人會形容是“一時糖黐豆,一時水溝油”,確實如此。大人會為對方留面子,也會在出言爭吵前先評估各種形勢;但小孩不會,他們很直接,心裡不爽不開心,就直接跟對方吵個沒完沒了。吵出來了,心裡舒暢了,又可以瞬間和好如初,不像大人般心裡有芥蒂。這正是小孩最珍貴之處,大人沒必要急於制止或干涉。大人可以試着以旁觀者的身份,看看小孩在吵架時拿甚麼理據來說服對方,觀察孩子在遇到問題時怎樣去解決。小孩有小孩之間的邏輯,只是那一套邏輯大人不一定聽得懂。更多時候,他們希望大人放手,讓他們“像大人般”自行解決問題,也請相信你的孩子具備這樣的能力。
只要小孩年齡相差不太懸殊,吵架期間僅僅出口,並沒有任何肢體衝突,家長實在無須太緊張插手,也不一定要抓緊機會評理或說教。事實上孩子這時甚麼都聽不進去,他們只聽到對自己有利的。當然,也不是說甚麼時候都撒手不管,做佛系家長就一定是對的。如果孩子吵了一陣子都無法解決問題,主動要求家長介入,家長就必須履行責任,盡量不偏不倚地為孩子排解紛爭。
真由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