遊戲社群營銷値得借鑒
近年,電競成為主流文化之一,除了因為電子遊戲日益普及外,亦有賴遊戲廠商用各種不同的宣傳手法去打破大眾的傳統印象。筆者曾介紹過早期電競的發展,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推行聯賽制度,透過固定及密集的比賽去凝聚人氣,繼而產生一個社群(Community)。最早開始及最成功推行聯賽體系的,就是Riot Games。在《英雄聯盟》仍未成為全球熱潮的年代,Riot已經主動出錢,資助各種由玩家社群自發舉行的比賽,其中最出名的要數歐美地區的《
Go4LoL》系列,每周舉行一次,總積分最高的八隊將會在月底進行決戰。
雖然獎金只有幾百美元,但對於渴望證明自己是高手玩家,這不失為一個重要的舞台,而且緊湊的賽程也有助玩家養成固定收看比賽的習慣。《英雄聯盟》可以發展成為主流電競項目,背後的原因就是早期對“草根階層”的業餘隊伍及社群的投入,慢慢發展到今時今日在全球各區域都有自己的聯賽品牌。
同樣是以聯賽體系作為宣傳重點,《鬥陣特攻聯賽》(OWL)就走上一條截然不同的路。暴雪在遊戲發佈之初,已暗示把它當成電競品牌去營運,一開始就專注在各家豪門電競俱樂部,甚至是傳統體育球會,採用加盟制去營運比賽,而且所需的加盟費更要價過千萬美元。雖然伴隨着完善的利潤分成制度,再加上暴雪自身的名牌效應令《OWL》依然在電競界及粉絲間叫好叫座,但由於暴雪對第三方賽事組織的諸多要求以及不合理的授權費用,令到整個《OWL》變成一場“有錢人的玩意”。自二〇一八年起,大量第三方賽事組織開始放棄舉行《OWL》賽事,而二〇二〇年也有愈來愈多解說及選手離開《OWL》轉投其他遊戲,其後更爆出暴雪延遲支付及要求他們自願減薪的醜聞,令外界開始懷疑《鬥陣特攻》的燒錢式聯賽宣傳手法到底可否持續下去。
以上兩個例子可見聯賽制度有其優缺點,而對比之下,一直都沒有聯賽制度但仍在電競界佔一席位的《DOTA2》就顯得截然不同。發行商Valve由《DOTA2》推出至今幾乎沒有進行任何宣傳,但多年以來電競界的盛事一定不會少了《DOTA2》,其關鍵就在於每年都打破紀錄的國際邀請賽(TI)獎金。由於V社作風神秘而且我行我素,外界對於為何《DOTA2》沒有任何宣傳一直都有無數推測,其中最多人接受的解釋,是《DOTA2》並不是主打容易上手的遊戲體驗,而是非常硬核複雜,需要大量時間去鑽研,充分理解後才能領略的樂趣,類似特殊口味的小眾電影一樣,即使進行宣傳成效也不高,反而採用“有麝自然香”的口碑行銷手法更能得到關注。而且由於Valve並非上市公司,無需向其他股東交代及最大化公司利潤,只要專心做好一件事——得到玩家支持,就已經足夠生存,因此出現迥異於其他主流電競遊戲的風格。
不過隨着新人玩家愈來愈少,V社終於也抵受不了來自玩家社群的壓力,宣佈將會在下年度開始舉行第一次地區聯賽,希望以密集賽程及高曝光率為遊戲注入新動力。
以上的經驗非常值得港澳地區的電競公司借鑒,要為電競正名及走出年復一年“剛剛起步”的陰影,唯有從小型的常規比賽開始,腳踏實地去建立本地的遊戲社群。
文:Xalynx、Draconi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