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港政策延橫琴 推動粵澳深度合作
3.建設高度開放的新型城鎮群和藍色經濟產業區
《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在大力發展海洋經濟專節提出:加強粵港澳合作,拓展藍色經濟空間,共同建設現代海洋產業基地……支持澳門科學編制實施海域中長期發展規劃,進一步發展海上旅遊、海洋科技、海洋生物等產業。
國家主席習近平在二○一八年十二月對葡萄牙進行國事訪問時提出:“開展海洋合作,做‘藍色經濟’的先鋒。葡萄牙被譽為‘航海之鄉’,擁有悠久的海洋文化和豐富的開發利用海洋資源的經驗。我們要積極發展‘藍色夥伴關係’,鼓勵雙方加強海洋科研、海洋開發和保護、港口物流建設等方面合作,發展‘藍色經濟’,讓浩瀚海洋造福子孫後代。”
在珠江出海口,由珠海市管轄的海域面積接近6,000平方公里,蘊藏着豐富的海洋資源。與香港、澳門鄰近,由珠海萬山管理區管轄的海域有3,200平方公里,水深條件好,是國際大型貨輪的停泊區。漫長的海岸線和多個風景優美的港灣具備建設大型港口、發展海洋漁業和濱海旅遊的環境。
廣東省發展海洋經濟早有部署,二○一一年八月,國務院批覆由廣東省提出的《廣東海洋經濟綜合試驗區發展規劃》。此後,廣東省海洋漁業廳與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於二○一七年四月制定《廣東省海洋經濟發展“十三五”規劃》,提出“優化藍色經濟空間佈局、增強海洋科技創新驅動力、構建現代海洋產業體系和開放合作新格局”等系列發展規劃。
依據以上粵港澳大灣區規劃和廣東省發展海洋經濟部署,就粵港澳協同建設高度開放的新型城鎮群和藍色經濟產業區提出如下建議:
第一,依據澳門世界旅遊休閒中心和中葡商貿服務平台的既有定位,與廣東省和葡語國家合作,在珠江口沿岸的珠海橫琴、中山和萬山群島等合適的區域,建設中國與葡語國家商貿合作區,建設高水準參與國際經濟合作新平台。實行高度開放的自由港政策,發展與海洋經濟相關的“藍色產業帶”。建設大型港口,發展航運貿易、物流倉儲和食品加工;發展海洋漁業、海水養殖、海產加工;開拓郵輪、遊艇等濱海休閒旅遊;參照世界各地離岸業務的經驗,從事船舶註冊和離岸金融等商貿服務。同時,設立海洋生態、海洋科技等研究教育機構,推動海洋科技研發創新。
第二,依託珠江口沿岸和萬山群島組成的多個海島,建設粵港澳灣區新型城鎮群和優質生活圈;對標世界一流灣區,建立低碳環保、多元融合的城市生活模式,保護綠色生態環境,提供優質的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促進中外科技、文化、教育的交流。推動港澳融入國家發展,同時為港澳兩個特區提供長期繁榮穩定的可持續發展空間。
第三,助力國家“海上絲綢之路”國際合作倡議,推進海上絲路沿線國家和地區的海洋產業合作。以粵港澳大灣區城市群為重要支撐點,由粵港澳三方聯合發起成立海上絲路沿線港口城市聯盟,設立聯絡、協調、研究和執行機構,推進沿線港口城市的投資、基建、金融、商貿、旅遊、文化等多領域的交流和合作。
4.用好自由貿易政策,設立高端消費品和中醫藥商品交易中心。
澳門以自由港政策為澳門貨物自由流動提供保障和政策優勢。借助澳門自由貿易政策的優勢,琴澳合作需要協同澳門發展新興產業。以粵澳合作產業園、粵澳合作中醫藥科技產業園為平台,進一步發展產業合作、跨境電商和跨境物流園建設。
目前,中國的高端消費品需求激增,《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二○一六至二○二○年)規劃綱要》提出“培育發展國際消費中心”,增強消費對經濟發展的基礎作用。二○一九年十月十四日,商務部發佈《關於培育建設國際消費中心城市的指導意見》指導國際消費中心城市培育建設工作。
依據以上政策以及澳門貿易政策和行業優勢,建議在橫琴和澳門設立高端消費品交易市場。
澳門的商業、貿易基礎良好,琴澳消費市場龐大且輻射範圍廣,澳門國際化水準高且對國際市場吸引力大。橫琴和澳門可聚集優質消費資源、推動形成區域高端國際消費中心,將橫琴自由港建設成為吸引境外消費回流、促進產業結構升級、拉動經濟增長的新引擎。
第一,增加國際消費品供給,集聚高端品牌,引進國際國內一線品牌,支持國際知名企業、商品和服務等品牌在橫琴自由港設立全球性、全國性和區域性的品牌店、旗艦店、體驗店。培育跨境電子商務消費市場,實現跨境電商保稅線下自提模式,打造線上線下全球大賣場。加快口岸進境免稅店、免稅購物中心、進口商品展示交易等建設,拓寬國際中高端消費品購買管道。
第二,針對商貿重點企業,例如世界500強、中國100強、行業100強等開展招商,鼓勵具有國際影響力的零售企業在橫琴自由港設立採購、運營等功能性部門,增強高端要素的配置能力。
澳門的中醫藥研發是促進澳門經濟適度多元的重點產業。承認中藥藥品效用的國家和地區多分佈在東南亞“海上絲路”沿線,對中醫藥的市場需求增長存在發展潛力。在中國已簽署的自貿協議中,絕大多數包含中醫藥內容。國家中醫藥管理局與澳門特區政府和粵澳中醫藥科技產業園簽署合作協定,支援澳門建設世界衛生組織傳統醫藥合作中心以及參與中醫藥“一帶一路”建設,支援粵澳中醫藥科技產業園建設國際級中醫藥品質控制基地和國際健康產業交流與交易平台。
《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提出,支持澳門中醫藥科技產業發展平台建設;支持粵澳合作中醫藥科技產業園發展,探索加強與國家中醫藥現代化科技產業創新聯盟的合作,在符合相關法律法規前提下,為園區內的企業新藥研發、審批提供指導;支持澳門、香港分別發揮中藥質量研究國家重點實驗室伙伴實驗室和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中藥檢測中心優勢,與內地科研機構共同建立國際認可的中醫藥產品質量標準,推進中醫藥標準、國際化。因此,建議在橫琴建立中藥材商品交易中心,利用琴澳共建的粵澳合作中醫藥科技產業園等條件,打造中藥材的現代市場流通體系,促進中藥材交易的標準化。
5.延伸會展旅遊消費產業鏈
以橫琴開發為合作的切入點,共同開發橫琴的旅遊消費產業,包括會展業、文創產業、商貿服務業和合作發展高品質旅遊休閒度假專案。其中旅遊購物,包括旅遊紀念品和工藝品的設計製造,是旅遊產業鏈延伸的重要環節。澳門每年3,000多萬人次遊客對旅遊購物有很大需求,但從外國進口的商品包括食品,對澳門的企業而言只是代理銷售,既未能建立自己的品牌亦未能延伸產業鏈。澳門要製造自己的產品,又受到土地、租金和勞動力成本高的限制。在橫琴設立的粵澳合作產業園正好為此提供有利條件,旅遊紀念品和工藝品的設計和製造,有助建立澳門旅遊的品牌,亦符合文化創意產業的定位。較為重要的是,由此可以建立從研發設計、生產製造到會展物流的產業鏈,有助經濟適度多元發展。
深圳前海的定位為深港合作,產業定位為現代服務業並以金融業為主導產業。如果按照這種發展思路,橫琴新區開發的定位應明確為珠澳合作,產業合作主要發展現代服務業中的旅遊業和商貿服務業。通過旅遊商貿合作,帶動兩地城市建設、口岸通關、交通運輸、酒店餐飲、零售購物、旅遊工藝品、紀念品製造,以及與旅遊相關產業鏈的延伸,合作發展商務旅遊,帶動與商貿服務關連的會展業、物流業及其相關產業,達到珠澳兩地旅遊資源互補、旅遊效益分享的共同發展目標。
建議將推進珠澳會展業融合與發展的計劃,列入粵澳合作聯席會議商討事項。同時,在珠澳合作專責小組中增設珠澳會展合作工作小組,由兩地政府主管部門負責官員擔任工作組組長,並設立聯絡機制;成立由兩地會展管理部門及業界參與的珠澳會展產業合作發展委員會,探討兩地會展協同發展策略,協同編制珠澳會展合作發展專項規劃;設立珠澳會展合作發展基金,由雙方共同出資,對影響兩地會展業發展的基礎設施和重點項目進行投資。兩地經協商後可簽署《珠澳會展合作發展戰略框架協定》,就兩地會展業融合與發展達成共識,切實作出部署。
6.澳門與珠海合作、協同建設“一河兩岸”休閒旅遊區。
二○一一年三月六日,廣東省人民政府和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共同簽署《粵澳合作框架協定》,協定第一條“合作定位”提出:“建設世界著名旅遊休閒目的地。以澳門世界旅遊休閒中心為龍頭、珠海國際商務休閒旅遊度假區為節點、廣東旅遊資源為依託,發揮兩地豐富歷史文化旅遊資源優勢,豐富澳門旅遊業內涵,發展主題多樣、特色多元的綜合旅遊服務。”
從《粵澳合作框架協定》、《中國(廣東)自由貿易試驗區總體方案》到《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等有關粵港澳合作的重要政策規劃文件中,可看到在粵港澳合作大局之中,珠澳合作和橫琴開發建設是重要載體,而旅遊合作則是區域產業合作的優先切入點。澳門建設世界旅遊休閒中心,保持旅遊休閒產業可持續發展,促進經濟適度多元化,必須尋求廣東省以及周邊城市的支援,謀求合作、共同發展。廣東自貿區的設立,以及粵港澳灣區城市群合作,為此提供新的機遇。
按照國家發展規劃,澳門的城市定位為建設世界旅遊休閒中心與中葡商貿服務平台。澳門特區政府在二○一七年度施政方針中,提出要以“逐步落實規劃,共建美好家園”為施政綱領,長遠規劃提出將澳門建設成為:“以旅遊為形式、以休閒為核心,具有國際先進水準的宜居、宜業、宜行、宜遊、宜樂的旅遊休閒中心。”然而,澳門特區成立二十年以來,因經濟急速發展,人口增加以及大量遊客到訪,目前城市面對的現況是交通擠塞、樓價、舖租高漲。一些與經濟民生關係密切的公共設施,包括休憩空間、停車場、電力供應和垃圾處理等設施,亦因土地緊缺而難以覓地安置,實際情況表明政府已然面對土地空間緊缺的困局。無論世界旅遊休閒中心和商貿服務平台的建設,以及經濟、社會與人口的發展,都必須要解決土地資源緊缺的制約,設法開拓可持續發展的空間。
以常住人口計算,澳門目前每平方公里的人口密度超過21,000人,是世界上人口密度極高的城市,加上每年到訪的3,000多萬人次遊客,不僅人口密度更高,而且旅遊接待的承載力也將接近極限臨界點。要建設世界旅遊休閒中心,其中一項基本條件是需要有足夠的休閒空間。首先要讓本地居民在生活中感受到休閒。其次,要營造有特色的旅遊休閒氛圍,讓遊客來澳門真正感受到休閒和愉悅。
澳門當前的旅遊模式主要還是“博彩旅遊”和“觀光旅遊”。要發展“休閒旅遊”需要逐步增加休閒元素,包括:拓展旅遊休閒產業、提供旅遊休閒產品、優化城市規劃拓展休閒空間、完善休閒旅遊配套設施、構建綠色環保城市。最有效的方式是與珠海合作,通過橫琴自由港開發,利用橫琴的土地空間和優良的自然生態環境開拓休閒元素,使橫琴成為澳門旅遊休閒產業的連接區,構建“澳門——橫琴”融合互補,具有“一河兩岸”特色的“世界旅遊休閒中心”。
縱觀世界各地着名旅遊城市,凡有江河流經的地方,其“一河兩岸”的自然和人文景觀都成為當地具有特色的旅遊資源。澳門路氹新區與珠海橫琴相對的“一河兩岸”地形,尤其是十字門水道入口位置與新加坡濱海灣和魚尾獅碼頭一帶區域很相似。新加坡政府近年通過規劃和引入投資者,在原有的魚尾獅碼頭對岸的濱海灣新區,建造一批大型酒店、購物中心、娛樂設施和具有特色的標誌建築,形成綜合的旅遊商業區。橫琴口岸與澳門口岸通過蓮花大橋相連,已實行24小時人員通行,並將會逐步開放更多的澳門牌車輛進入橫琴自由港行駛。橫琴已成為內地與澳門最為接近和融合的區域。
在粵港澳灣區城市群合作的新趨勢之下,可參考新加坡濱海灣模式,推動粵澳、珠澳協同開發橫琴和澳門沿十字門水道“一河兩岸”綜合旅遊區。“一河兩岸”的範圍包括:橫琴富祥灣至灣仔,澳門路環竹灣、荔枝碗至舊城區的內港一帶區域。在此區域沿岸可設立大型標誌式建築、具有特色的城市雕塑、船舶博物館、遊艇碼頭、沿岸慢行綠道和單車徑、餐飲、酒吧和娛樂休閒設施;定期在十字門至前山水道共同舉辦龍舟賽、煙花匯演、音樂燈光匯演和水上巡遊等活動,以及合作發展高品質旅遊休閒度假項目。促進珠澳旅遊合作發展和橫琴綜合開發。
從更長遠的區域合作發展大勢看,二○一八年十月港珠澳大橋開通後,珠海成為內地首個陸路直接連通香港、澳門兩個特區的城市。按目前的規劃設計,香港車輛通過大橋在西岸拱北經口岸通關後,會隨即轉入隧道前行,連接路網到達珠海洪灣。洪灣所在的位置正是珠海橫琴新區、洪灣保稅區和十字門商務區的連接處,即乘車從香港大嶼山出發、經跨海大橋及珠海拱北、洪灣到達橫琴新區,全程僅需一小時之內,比繞道虎門大橋節省約兩小時的路程。
港珠澳大橋香港起始點位處大嶼山的香港迪士尼樂園附近,大橋通行後,“香港迪士尼樂園——澳門博彩與世遺歷史城區——橫琴長隆海洋度假區”可連成新的旅遊熱線。二○一八年訪港的遊客達6,500萬人次,到訪澳門的遊客有3,580萬人次,加上香港和澳門兩個特區近800萬居民,通過港珠澳大橋連接,保守估計可為珠江西岸的旅遊業帶來約4,000萬人次的龐大消費群,澳門和橫琴的綜合旅遊區將會因此增加旅遊消費收益。未來,橫琴自由港至周邊的交通網絡更為通達,在澳門和珠海周邊交通連成網絡之後,可推出“澳門世遺歷史城區——橫琴長隆海洋公園——金灣海泉灣溫泉度假區——江門開平碉樓聯線遊”。將世界遺產、海洋主題公園和溫泉度假連成旅遊專線,開發歷史文化、休閒度假、會議展覽、醫療保健等旅遊,提供不同主題、特色、檔次的多元旅遊產品和服務。澳門和廣東合作,可在珠江西岸連成一片以旅遊商務為先導的現代服務產業群。
7.借鑒港澳民生服務和管理體制
近年,澳門工聯和街坊總會已在澳門鄰近的灣區城市設立辦事處,為當地居住的澳門居民提供服務及協助處理有關民生事務。為此,可以港澳人士在大灣區的集中居住生活區為空間載體,在尊重制度環境和生活方式差異的前提下,探索借鑒港澳民生服務和社會管理體制,引進港澳非政府組織提供管理諮詢和生活服務。以政府間合作及大灣區的社會組職與港澳的非政府組織合作為主體,通過政府合作制訂跨界民生事務的管理方式和協調機構,地方政府與非政府組織合作提供生活服務。目前,位於橫琴的“澳門新街坊”居住區建設即將啟動。條件具備時,可以嘗試在港澳人士集中居住的社區內設立協調管理機構。鼓勵港澳社會服務機構和業者前來參與提供適合港澳人士生活習慣和特點的教育、醫療、文體、休閒和養老等服務,包括在橫琴探索澳門醫保和醫療券的試用。
(下)
(中國社會科學院法學研究所、珠海
經濟特區法治協同創新中心博士後)
王裔瑩
(澳門大學法學院憲法與基本法研究中心研究員)
李 可
(澳門大學法學院教授、憲法與基本法研究中心主任)
駱偉建
(廣東省政協常委、粵港澳合作促進會常務副會長)
楊道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