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主世界政客自顧不暇令人擔憂
這是印度自獨立以來,第二次選民以多數票投予執政黨,讓其連任而不需組聯合政府。莫迪亦成為印度史上唯一一任總理,其政府連任時不單普選票有所增加,且在國會內不計盟友黨,自己就已拿到執政所需的多數席。
民主選舉出現的一個普遍現象令人憂慮:主要政黨拿不到可以組政府的多數議席,要和其他理念不同,甚至相反的小政黨組聯合政府,不單施政受掣肘,政府又命不長,隨時被小黨派威脅要利益不果後退出,聯合政府便壽終正寢。政客花很多時間在自己和自己所屬政黨的生存上,有多少時間心力用在治國上?真是天曉得。
克什米爾的恐襲事件激起印度教徒選民的仇恨情緒,使執政黨贏得壓倒性勝利。
路透社說,這場選舉,是對莫迪及其政黨的右翼民族主義政策的一次全民投票。選舉結果有了政治授權,莫迪大條道理採取強硬國安立場,強化席捲全球的右翼民粹主義者執政趨勢——由美國到巴西,再到意大利,都由主張保護主義、反移民,在國防上採取強硬立場的候選人得勝。
印度國大黨沒落,印度人民黨興起的過程,標誌着印度由世俗、包容的社會,走向宗教、“多數人的暴政”民粹社會,預示印度的穆斯林,前路艱辛。
印度人民黨源自一個一九五一年至一九七七年存在的印度右翼政黨BJS,一九七七年它聯合反對執政國大黨的左中右派政黨,成立了人民黨,於選舉中擊敗國大黨,執政三年後解散,一九八○年重組成印度人民黨。
一九九六年它曾經成為國會最大黨,卻缺乏過半數席位,所組織的政府僅維持了十三天;兩年後大選,由該黨牽頭的“全國民主聯盟”(NDA)組成政府,也
僅生存了一年。
(環球右翼風吹到印度:莫迪要學特朗普? · 四)
沈 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