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欣欣×魯茂文化抗疫
月前,“新園地”版刊出兩篇有關“文化抗疫”的文章,引起不少讀者關注。抗疫當是醫療前線的重責,又與文化有甚麼關係呢?本版特意邀請〈文化抗疫用以抵抗生命中的黑暗〉的作者、澳門文化局局長穆欣欣,和〈“文化抗疫”提得好〉的作者、澳門資深作家魯茂現身說法,以饗
讀者。
安 好:您覺得在這次抗疫過程中,文化起了甚麼作用?
穆欣欣:在春節假期前兩天,特區政府做了非常快速的決定,暫停所有大型活動,其中文化局涉及的近三十項,更關閉了博物館、圖書館、主題展館及文物景點等。我們好像閑下來了,有點不習慣,忽然覺得當健康和生命置於困境時,我們最需要安全的環境和最基本的生活保障,此時發現,平時被附加了很多不必要的東西,掩蓋了生活的本質。我們的文化,在面對生活突變的情況下,是否就缺席了呢?如果是,豈不印證了有些人平時對文化的誤解,文化無非就是風花雪月、錦上添花的小眾之事?
實際上,任何時候,文化或者文學的作用,是對個體的尊重、對生命的觀照。疫情當前,我們留在家裡,不出門,不聚會,是對防疫工作的貢獻,是對奮戰在一線人員最大的尊重。大多數人宅家抗疫,文化可以在精神上給大家鼓勁。生活中的低谷,文化至少有一種精神的牽引作用,照亮黑暗。日常的運作停頓了,但我們還有新媒體等社交平台。文化局各部門也推出一些精神食糧,充實大家宅家抗疫的生活,如線上閱讀平台、線上音樂會,樂團樂師們拍攝的演奏視頻為抗疫打氣,後來從這些瀏覽數字的急升可以看出,大家是需要精神食糧的。
安 好:“文化抗疫”的想法是如何產生的?是甚麼給了您靈感?
穆欣欣:我很喜歡美國短篇小說家歐亨利的作品《最後一片葉子》。一個重病的女孩,認為窗前樹枝上最後一片葉子落下,自己的生命也將隨之終結。但住在樓下的老畫家卻以自己最後的力量,在牆上畫上一片常春藤葉,挽救了年輕女孩的生命。這個作品有藝術的力量和生命的張力,是人與人之間相互成就的一種溫暖。我們就想到,組織起澳門寫作界,用文字的力量為大家打氣。
安 好: 在是次“文化抗疫”工作中,有甚麼特別難忘的事情嗎?給您帶來甚麼啟發或感想呢?
穆欣欣:為了組織文字的力量,我們在兩天時間內找來幾位作家,包括湖北作家爾容和江蘇作家孫衍。二月六日,我們在文化局新媒體平台上推出“抗疫詩情”。其後發現一家本地飲品店,可以讓客人自製金句貼在飲品杯上,這種體驗式服務讓一杯飲品賦加了美好的價值,非常個性化及有創意。我們想,“抗疫詩情”的短詩,也非常適合貼在飲品杯上,後來和飲品店的老闆一談即合,得到五位本地作家的免費授權。由一個想法開始,付諸實現,而且還有延續。吳在權先生率先把幾首短詩寫成書法作品。不同的人,在這段期間奉獻出自己的力量,很溫暖人心。這是在整個文化抗疫期間,讓我印象深刻的。
然而“抗疫詩情”並沒有終結,我們想更多寫作人參與其中,很快便得到幾十位寫作人支持,共六十多首作品將由《澳門筆匯》雜誌刊發。這段期間,創作者,或者是文化的傳遞者,用創作傳遞力量,為抗疫打氣。文化的受眾,承接住這種力量,讓自己變得更堅定和堅強,這是一種雙向的正面作用。
我們轉入了非正常的生活模式,非得要出門的時候戴上口罩,走在街上我們只看到行人的一雙雙眼睛。這是有一天我從超市回家後,在我日常信手塗鴉的筆記本上寫下的:“口罩/遮住了面容/我們卻在彼此的眼睛裡/看見最好的自己”。文化的作用,我想至少是可以讓自己變得更好,讓人們看見彼此的美好。
安 好:疫情總會過去,您覺得“文化抗疫”是不是可以“退役”了?或是可以再做點甚麼?
穆欣欣:我想,在疫情過後社會復甦之時,“退役”是必然的,有抗疫就有退役。但我們的免疫力,不僅是抵抗病毒,也用以抵抗生命中一切的黑暗。生命不止,文化的力量就不息。文化具有水性特點,潤物無聲,為我們的生命和生活提供滋養。文化局一直提倡文化是大眾之事,我們用澳門得天獨厚的文化積澱進行推廣、傳承和創新,連接起澳門的昨天、今天和明天。文化並不遙遠,就在我們身邊,而且不會缺席。但我說的文化不會缺席,是因為文化還有反思的作用。疫情當前,文化這個反思作用還不會完全凸現。但疫情過後,大家沉澱下來之後,就是凸現文化反思的時候,我相信會出現一些有影響力的作品,因為成熟的藝術作品是需要時間和思想的沉澱,我個人特別期待。
安 好:請您談談以前澳門防災時期的難忘事?
魯 茂:回憶中,最近的一次便是十七年前“沙士”肆虐,令鄰埠香港與內地部分地區受到相當嚴重的損害,但澳門只有一例,沒有社區感染和死亡病例。當時居民的心情較為鎮定,有人篤信小城是“蓮花寶地”,可以避過一劫。當然,全城同心合力,特別是醫護前線的奉獻精神,是安然度過疫災的主因。
安 好:您曾經說過:“增加了這一個文化抗疫助陣,小城的抗疫工作便形成了全方位的部署了”,為甚麼會有這個看法呢?
魯 茂:在疫情威脅、噩耗頻傳的短暫危機中,市民的日常生活少不免受到一定的干擾和損失。特別是“在家抗疫”這一條,學生們停課的時間一再延長,成人也只能在家辦事,許多群體活動也停止了……可是,人始終是習慣的主人而非奴隸,堅持下去爭取抗疫的信心,可以化為巨大的戰神,帶來堅韌力和適應力。因此,“文化抗疫”作為另一條戰線順應而生。
人們平日的生活節奏太快,工作拼搏,何不利用“在家抗疫”的時光多享受天倫之樂?多投入自己喜愛的文化藝術小天地中,自得其樂。
其實,快樂,可以很簡單。你生活在大天地中,可以得到快樂;但是,生活在小天地中,一本好書、一次互相關懷的通訊、一部好戲、一首好歌、一本畫冊、一次顯示自己廚藝的烹飪……這些帶給“感情動物”的我們的樂趣和快感,不比大天地中所獲得的貧乏。趁此時過一段寧靜致遠、修心養性的日子,也不失為“禍兮福所倚”的契機也。因此,應該肯定“文化抗疫”也是小城全方位、全民抗疫陣線中的一個重要方面。
安 好:小城的疫情現今出現新一輪挑戰,您對於抗疫前景有甚麼看法呢?
魯 茂:我記得一句名言:“在戰爭中,我們要戰略上藐視敵人,但在戰術上則要重視敵人。”這個理念說得很有辯證思維。戰略上,我們一定要科學地樂觀,信心堅定;戰術上,我們便要始終如一地不鬆懈、不麻痺大意,盡量不犯錯誤。而且,我們運用戰術要靈活、機動。病毒可以分階段入侵,我們便制訂分階段的具體政策來應對。而另一點重要的,是我們的對策要充分受市民大眾所理解、所支持。附帶說一下,過份的恐懼是一種負能量,應該盡量避免人人自危、互相離棄的言行。說一句祝願:我們一定會笑到最後,一定會笑得最好!
採 訪:安 好
受 訪:穆欣欣 魯 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