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獄與芝棟
年輕時讀俳句,喜歡種田山頭火與松尾芭蕉的瀟灑,人屆中年,越來越喜歡咀嚼小林一茶(一七六三年~一八二七年,日本江戶時期著名俳句詩人,本名彌太郎,別號菊明、二六庵等)的“茶泡飯之味”。說是茶泡飯,其實裡面是生死立斷的暴風雨,這是小林一茶作為巨匠的能耐。
小林一茶有兩首這樣的俳句,幾近於不可解又驚心動魄。一首是:“露水的世,雖然是露水的世,雖然是如此。”我曾經在別的文章探討過:露水裡面飽含往事,絕望轉折,轉折又不甘,種種低迴,反而歸於讚嘆。這首俳句作於小林一茶的幼女夭折之際,對生死的領悟被愛統一了。
情調與之相似的是一首有不同譯本的名作:
世の中は
地獄の上の
花見哉
最近的陳黎、張芬齡譯本是:“此世,如行在地獄之上,凝視繁花。”頗有一種超現實主義的戲劇感。而之前流傳甚廣的周作人譯本是:“我們在世上,邊看繁花,邊朝地獄行去。”則是在周作人對日本思想深刻領會後的意譯。前者的地獄與人世平行,後者的地獄是一個終點,前者緊張,後者卻有點優哉游哉,各有千秋。
但我一直喜歡一個野路子譯本,來自何穎怡譯自小說《行過地獄之路》(理查 · 費納根著)裡的引用:
活在世間
如行走地獄屋脊
凝視花朵
我向譯者查詢,她說是直譯於英文版(In this world / we walk on the roof of hell / gazing at flowers.)。對照日本原作,並沒有“屋脊/the roof”的存在,而就是這個意象的添加,讓人生那種搖搖欲墜又不甘、力求不失平衡還要眺望希望的狀態躍然紙上。
近日讀日本建築大師藤森照信的《妙趣橫生的日本建築學》,讀到“芝棟”一章,終於對“地獄屋脊上的花朵”這個意象豁然開朗。何謂“芝棟”?在〈從前,屋頂開滿花〉這一章裡,藤森解說是日本風俗,在草屋頂上面(屋脊)種花草,那是一個超現實的景象。可以想像,小林一茶是見過這個景象的,英譯者也是見過的。
這是另一種空間詩學。明明屋頂下的民居才是“世間”,屋頂相對而言簡直是超然的天堂了,何況有繁花盛開。小林一茶的存在主義正在於此,如果我們腳下是地獄,我們的此世就像繁花盛開的“芝棟”,大可不必管它何時陷落的。
為甚麼我相信小林一茶取向這種釋然?因為俳句裡還有一個“花見”——這個詞雖然是看花之意,但漸漸專指春季賞櫻。既然是賞,就不能說“凝視/Gazing”了,周作人的優哉游哉還是更接近小林面對死亡的超然態度。結合這些理解,我送上拙譯:
人生在世
就是地獄屋頂上
賞花去
有點無賴,有點無奈,終歸於平常心——要知道,這花也是吸取地獄的養分生長的。
廖偉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