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木蘭辭》到粵劇《木蘭傳說》
鄧 蘭
鳳翔鴻劇團在今年一月再上演三場《木蘭傳說》。這個新戲Cast勁,製作大,且在粵劇加上3D立體投影技術。製作上,此劇用了旋轉舞台、3D立體投映技術和現場鼓樂演奏等的元素來加強氣氛,雖與傳統粵劇不大相符,卻也不矛盾。相信製作人旨在加點新意吸引年輕人入場去看粵劇而矣,既然難得有資源,這個改變未嘗不可試。不過這些只屬形式,如資源不多,也不必講求,最重要還是戲能否帶出題旨。今回想換個角度,從其深層思想去認識中華文化的精粹和義理,那麼再看這個戲時也可欣賞到中華文化的精彩和博大,及製作人於日後再搬演或根據“花木蘭”這人物再創作時一個方向。要講《木蘭傳說》,必須先要講故事源自的《木蘭辭》。
忠孝節義禮信古今通用
簡單說,《木蘭辭》是寫一個女子花木蘭代父從軍的故事,說的是忠孝。但細心看,其實它包含更大更全面的華文化的哲理和思想,從中帶出的何止忠孝節義,還有仁智禮信,全是中華文化的核心思想和價值。
“唧唧復唧唧、木蘭當户織,不聞機杼聲,唯聞女嘆息。”點題已道出主角的背境和故事的開始。
“昨夜見軍帖,可汗大點兵,軍書十二卷,卷卷有爺名。阿爺無大兒,木蘭無長兄。……願為市鞍馬,從此替爺征”,清楚道出國家將有戰事,父親要奉命上戰場,故有代父從軍、表揚孝義之舉。主角是女子,更加深孝道無分男女,古代女人多被人輕視,卻不減為孝之道。當中義不容辭的舉措亦是忠於家國的表現。
“朝辭爺娘去,暮宿黃河邊,不聞爺娘喚女聲,但聞黄河流水鳴濺濺。”及“旦辭黃河去,暮至黑山頭不聞爺娘喚女聲,但聞燕山胡騎聲啾啾。”代父從軍離家,從今只能聽黃河流水之聲,及燕山胡騎之聲,不能聞父母叫喚之音,除了彰顯孝道,更講出軍旅之苦和艱辛歲月。
“萬里赴戎機,關山度若飛。朔風傳金柝,寒光照鐵衣,將軍百戰死,壯士十年歸。”道出戰爭苦狀、時光飛度但仍然堅持。為保衛國土,全付寸心,雖然戰爭可怕,亦不言退。然而眼見將軍百戰而死,壯士經歷十年戰事才能歸回家鄉,無不感慨,文字在忠孝之餘,更透視出與同儕出生入死,尤如兄弟之情,當中之義豈不為重。又雖戰爭未熄,不知歸期仍力戰抗敵,絕不畏縮投降,是節氣的表現。常言道節義可嘉,在“木蘭辭”中亦可見一斑。節義是忠孝以外,人之高尚美德,非小人之志。在中華文化的思想中,就算是平民百姓也重節氣,其核心價值,一如忠孝。
“木蘭不用尚書郎、願借明駝千里足,送兒還故鄉”,戰勝回來,木蘭不求高名功勳,只求盡早回鄉見父母,也是節和孝的表現。
“爺娘聞姊女來,出郭相抉將。阿姊聞妹來,當户理紅妝。阿弟聞姊來,磨刀霍霍向牛羊。”道出尋常百姓只要一家團聚便是福的簡單願望,同時暗示戰爭的殘酷可怕,和平才是人人希望的幸福日子!所謂“仁者無敵”,戰爭只會帶來痛苦和災害。
“出門看伙伴,伙伴皆惊惶,同行十二載,不知木蘭是女郎。”反映木蘭必具高智慧,十二年的軍旅生涯中竟沒讓伙伴識穿其女兒之身。而比智慧更令人敬重的,是能保其貞潔之身,那自是出自女子對一己貞節的重視,故才處處謹慎。雖然這跟現代社會和西方主義主張的截然不同,卻在舊社會中有着重要價值。另外,這區區字數亦透視出禮和信的思想。一眾戰友如兄弟般出生入死,亦互敬互愛,從而建立信任,自然互相尊重守禮。
“雄兔腳撲朔,雌兔眠迷離,兩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自古男女本來有別,但要存忠孝,無奈易服改裝,以女身混在男性群中,不但表揚了中華文化的忠孝節義,並彰顯了仁智禮信的思想和美德。
辭中所包含的忠孝節義禮信思想和情操,可謂古今都適用。
重塑戲曲的教化功能
“木蘭辭”還有一點很值得注意,這辭內容的背景是北魏,學者相信寫的時期亦多在北朝期間。北魏(三八六~五四三),祖先是鮮卑族拓跋氏,北魏是魏晉南北朝中北朝的第一個朝代。他們祖先是外族,雖後來與漢人同化,其文化思想基礎跟漢族不同,由此看來其亦十分重視中華文化的核心思想,也可印證在中華之地就算異族亦能孕育出高尚情操和哲思的不同民族,間接也道出忠孝節義仁智禮信其實是人類的基本素質,不同種族亦為之推崇。
回說《木蘭傳說》,今次跟兩年前的《花木蘭》故事、人物一樣,雖都根據《木蘭辭》改編,兩套戲卻不一樣,屬同一故仔下的再次創作,製作也有別。《花木蘭》着重忠孝,故事由“見軍帖、買駿馬,代父從軍開始”,劇本以孝為主,其後講忠義,中段和結尾從“安能辨我是雄雌”的橋段着手。《木蘭傳說》則從北魏與柔然國簽定和約開始,並不話說從頭,故事集中在兩軍對壘時雙方首腦與將領的對峙和謀略,從而帶出節義、信和反戰的訊息。《木蘭辭》中所表達的節義、信和反戰的思想,在此劇本有較重的筆觸。在場二〈忠奸難辨〉中縱然程璞玉懷疑劉元度變節,出賣了國家,花木蘭依然深信劉之為人,並聯同璞玉、趙天深入柔然軍營查個明白,乃信任的表現。場三〈進退維谷〉木蘭被擒,眼見元度效力柔然國主,木蘭仍信他另有苦衷,場四〈冰川之神〉劉元度與花木蘭在生死關頭亦寧死去救護對方,彰顯義、信、節的大無畏精神,亦是全劇的高潮,把人物在面對最危險時的人性與能量推至極限。場五的〈冰封佳人〉帶出戰爭的殘酷,呼延朗痛失其妹,挑起戰事為妹報仇。戰爭不但摧毀家園亦危害蒼生,平民百姓首當其衝,成為犧牲品。場六〈戰場哀鴻〉是主角花木蘭的大控訴,既哀失同儕,亦痛戰禍之悲和罵戰爭的惡。渴求和平,反戰的訊息明顯不過。
《木蘭傳說》強調了戰爭的殘酷,化為情節放諸劇本中,展示出現代社會的一些情緒,令故事更具時代感,這是其突出之處。整體看,《木蘭傳說》下半場的戲味較有力和濃郁,上半場主要是開線,劇力較弱。處理上,在劉元度有沒有變節方面的交代,或者說安排上並不清晰,這點需再花心思修改。而劇本取《木蘭辭》其中一些要旨,加以發揮的做法聰明,這比甚麼都想講而又不夠力展現可取,尤其篇幅所限,集中寫好某些背後的精神更見突出。
從前戲曲的其中一個功能是教化,今人演戲,大多都忽略這方面。《木蘭傳說》重新喚起觀眾對一些中華文化思想如忠孝節義的認識,並提出反戰和酷愛和平的寶貴,難得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