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銀全幣種信用卡
2020年03月16日
第C06版:教思
澳門虛擬圖書館

資訊爆炸時代更需要“深閱讀”

資訊爆炸時代更需要“深閱讀”

“現在的小孩為何甚麼都懂?”現今家長常常發出這樣的感歎。其實早在一九八二年,美國紐約大學教授尼爾 · 波茲曼就在《童年的消逝》一書中給出了答案:隨着科技發展,人類資訊傳播的方式變得多元和便捷,信息的等級制度逐漸瓦解,童年和成年之間的界限亦逐漸變得模糊,小孩也就“懂得多了”。簡單而言,就是今天的小孩比以往更容易獲得資訊。

在這個資訊爆炸的時代,青少年的閱讀習慣正在發生變化,碎片化、速食搬的閱讀成為了日常。也許有人會認為,如果便捷的信息獲取渠道能讓孩子們變得“博聞強識”,難道不是一件值得慶賀的事情嗎?然而事情並非總是如人所願。學者薛寶嫦於二○一○年檢視澳門學生在PISA中的閱讀素養,發現他們在閱讀上的主要優勢集中在“使用和提取”,而主要弱勢則在“反思和評估”。雖然此現象在二○一八年的PISA成績中略見改善(“反思和評估”的成績較二○○九年大幅進步五十三分,達至與其他閱讀項目相若的水平),此項能力是青少年思辨和批判精神的源泉,需靠長期深度閱讀和深入思考去獲得。

那麼,碎片化、速食搬、非深層次的閱讀,到底會給青少年帶來怎樣的影響?澳大利亞認知心理學家約翰 · 斯威勒認為,當人在獲取對事物的認知時,都會產生一定程度的“認知負荷”。一個網站頁面、一則小笑話、一段短視頻,都分別會帶來一些小負荷,但累積起來就會佔用了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因而,碎片化的閱讀和學習,看似能讓青少年獲得很多,實際上只是加大了他們的認知負荷,抹殺了深入思考的能力。這也就是所謂的“淺閱讀”。由中國社會科學院等單位發佈的《青少年藍皮書——中國未成年人互聯網運用和閱讀實踐報告(二○一七~二○一八)》亦顯示,未成年人課外閱讀數量可觀,但“淺閱讀”佔據了很大比例。長期的“淺閱讀”弱化了未成年人的專注力和閱讀理解能力,不利於未成年人想像力的培育和創造力的開發。所以,對處於培養閱讀能力的關鍵期的青少年來說,大量的“淺閱讀”將可能造成普遍的負面影響。

因此,家庭、學校和社會都應共同營造良好的社會文化氛圍,幫助青少年獲取更多有價值的知識和信息,引導青少年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提升閱讀品質,學會“深閱讀”。

如何引導青少年進行深度閱讀?我們可以試着讓孩子在一定時間段內專注於某一領域或主題進行深入學習,培養孩子的獨立思考能力,這能夠幫助他們構建知識體系,形成良好的邏輯脈絡,達至“真正的學習”。譬如說,學校可以鼓勵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成立閱讀小組,定期舉辦針對某一領域或話題的讀書分享會;家長可以陪伴孩子共同建立閱讀計劃,和孩子一起挑選好書;社會可以提供更多場所和機會,舉辦如名家講座、讀書徵文活動、社區閱讀活動、優秀出版物推薦,讓青少年有書可讀、有人伴讀,形成“深閱讀”的良好風尚。

當下正值抗疫時期,政府為鼓勵居民減少外出,就整合、分享了包括澳門虛擬圖書館、澳門公共圖書館全民網上閱讀平台等線上閱讀資源,如果能夠在此基礎上,持續和定期推出有助於青少年進行深度閱讀的讀物和活動,相信能夠產生不錯的反響。

最後,值得一提的是,深閱讀與電子閱讀並非矛盾體。事實上,使用電子產品學習已是不可逆轉的趨勢,而電子閱讀主要是指閱讀的方式和載體,深閱讀則指閱讀的質量和深度。如果能夠合理使用,互聯網也能夠將青少年帶入深閱讀的領域,比如通過線上讀書分享名著經典的知識問答、搭建優質電子讀物平台等方式,網絡也能成為好的媒介,讓電子閱讀“深起來”。

(澳門大學教育學院黃素君副教授供稿)

陳芳庭

2020-03-16 陳芳庭 1 1 澳门日报 content_33559.html 1 資訊爆炸時代更需要“深閱讀”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