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銀全幣種信用卡
2020年03月16日
第C06版:教思
澳門虛擬圖書館

“停課不停學”的迷思

“停課不停學”的迷思

原本筆者在寫“書包超重”系列文章,但最近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澳門大中小幼全面停課,教育當局提出“停課不停學”的口號,因此讓我們先探討這個新的議題,並且趁着這個機會,好好地對學習和教育進行反思。

對於教育界或前線的中小幼教師來說,“

停課不停學”好像是一個全新的課題,大家都感到有些手足無措。然而,從現實經驗去看,一年當中總有幾個較長的假期,期間學校都是停課的,為何教師們卻沒有像現在那麼緊張呢?是否意味着“不停學”並不適用於正常假期呢?筆者猜想,原因大概有兩個:一是這次“假期”畢竟是意料之外,有點殺個措手不及的感覺;二是這個“假期”實在有點過長了,而且是在正常上課的日子裡,深怕學生會因長期不學習而變得怠惰,不少教師亦擔心復課後如何追趕教學進度。從教師們的憂慮中,或者可以作出一個大膽的推論:過去我們所指的學習或教育,仍是停留在學校的教與學層面上,而非一種生活態度。正如杜威所言,“教育即生活”——教育是等同於生活的,生活也是教育的源頭,學習的機會俯拾皆是。所以,儘管是停課了,也不等於學生是不需要(或不能夠)學習的!回歸根本,只有學校為學生建立了上述這種學習觀念和生活態度,“不停學”——終身學習(lifelong learning)才得以體現。因此,教育工作者不妨趁這段時間好好反思,我們的憂慮到底是甚麼呢?現時的教學是否朝着培養學生終身學習的目標而展開呢?

教師們關心的另一個問題是教學進度。在早前的媒體訪問中,筆者指出我們有必要對課程進行更多的探索,例如:教師們需要突破每學年對應着其應有的教授內容這一限制,轉為以六年(以小學為例)一貫,或是以初小和高小兩個階段的概念去理解學童的學習,這樣對孩子的學習是相對較為合宜的。

此話何解?現時的教學是以一學年作為一個階梯,來設置教學內容。然而,在同一班內,學生存在着能力差異,但由於教師要達成每年的進度要求,最後的結果往往是能力較弱的學生因跟不上進度而掉了隊。如是者,即使掉隊者升了班,也不見得可以追得上下一班“列車”啊!但是,如果學校以“一貫”的概念去實踐課程,教師則有較大空間去調度教學內容,以切合學生學習的需要。

最近,筆者跟個別教師接觸過,了解到她任教的學校在這段時期“不停學”的情況。她指出,因應不教授新知識的原則,都是要求學生以溫習為主。然後大家不知不覺地談到學生串背英文生字吃力和感到壓力之類的問題。筆者提出,在平日上課期間,學校採用了“平均”的原則來分配教師的工作量和學生的學習任務,這只是基於方便管理而已,對於學生學習未必能帶來最大的好處。現在不上課,沒有了這個“平均”的限制,學生反而可以更集中將拼音法(phonics)學好,以解決串字的壓力,更可以確保日後不會因讀音和串字困難而拖延進度呢。

這個例子說明了甚麼?如果課程能突破“學年”這一個狹義的想法和操作,教師在課程設置及教學上就可以更靈活地調動。而且,只要學生有了合宜的學習工具,進度將不再是一個問題!

終身學習就是“不停學”的具體表現,只要大家回歸生活的本質,去思考學習是如何進行的,就不會扭曲了“不停學”的原意!

(“停課不停學”的迷思 · 一)

黃素君

2020-03-16 黃素君 1 1 澳门日报 content_33557.html 1 “停課不停學”的迷思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