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銀全幣種信用卡
2020年01月18日
第C10版:祝君健康
澳門虛擬圖書館

進一步認識失智症

在六十五歲以上人口中,年齡每增長五年, 失智症盛行率上升約一倍。

失智是異常的病態性退化

臨床病程階段 (Modified from Jack et al. Lancet Neurol 2010)

症狀原因錯綜複雜

進一步認識失智症

失智症是不是和常常聽到的阿茲海默症一樣的疾病?據統計,在六十五歲以上人口中,年齡每增長五年,失智症盛行率上升約一倍。當中以退化性失智佔比率最高 ,而退化性失智中就以“阿茲海默症”最為常見。所謂“失智症”,泛指記憶力衰退或加上其他大腦思考能力下降,以致影響日常生活的一切症狀。它背後的原因十分廣泛,大家熟知的“阿茲海默症”只是其中最常見的一種。

除了阿茲海默症外,其他退化性失智症包括額顳葉失智症、路易體失智症,柏金遜(巴金森)失智症”等等。另外,也可能是因為腦中風引起的“血管型失智症”或其他約佔失智症一成左右的可逆性原因,如維他命B12不足,甲狀腺機能異常、腦炎、藥物副作用或假性失智(憂鬱症、焦慮症)所導致。因此失智症不能直接與阿茲海默症劃上等號。

萬一自己或家人出現疑似失智的症狀時,該怎麼辦?失智症症狀常常錯綜複雜,背後可能的原因也十分廣泛。出現疑似症狀時,應盡早就醫確立正確診斷,方能對症下藥。醫生會透過詳細病史詢問,第一步先確立是正常老化還是真的失智。回顧目前所用藥物並驗血,排除藥物(如安眠藥)或其他可逆性原因導致之可能。醫生也會觀察患者動作並進行身體評估,以排除柏金遜病及血管型失智症。

接着,必須透過受過專業訓練的神經內科、精神科專科醫生或臨床心理師進行心智評估會談。常用的評估工具包括簡易智能測驗(Mini – Mental State Examination, MMSE)、認知功能障礙篩檢量表(Cognitive Ability Screening Inventory, CASI )、臨床失智評估(Clinical Dementia Rating, CDR)及神經精神行為評估表(Neuropsychiatric Inventory, NPI )等來客觀確立失智嚴重程度。最後,所有疑似失智患者必須接受腦部影像掃描,以排除血管型失智(無聲中風)、水腦症、腫瘤等等。極少數更複雜的個案,可能還需要住院安排腦脊液檢查,方能確立診斷。

目前阿茲海默症有機會可以治癒嗎?阿茲海默症目前成因尚屬未明,在醫學界普遍被專家公認的,是β型類澱粉(β-Amyloid)及Tau蛋白假說。阿茲海默患者的大腦因過度堆積這兩種物質,分別產生老斑塊(Senile Plaques)及神經纖維糾結(Neurofibrillary Tangles),造成神經細胞功能喪失及死亡。過去十多年來,不少大型研究試圖利用可清除類澱粉蛋白的單株抗體(Anti-amyloid Antibodies),來治療阿茲海默症。可惜這些為數不少所費不菲的臨床實驗,雖然在第一、二期有不錯成果,卻在第三期宣告失敗,因此引起對類澱粉蛋白假說的各種質疑及爭論。至今雖然還沒有任何可治癒阿茲海默症的方法,但幾種國際上被核准的藥物,包括膽鹼酶抑制劑(Cholinesterase Inhibitors)及NMDA受體拮抗劑(NMDA Receptor Antagonists),均可延緩認知功能退化,並改善臨床症狀。

有不少人認為自己還正值中壯年,失智症好像很遙遠的事,又該何時開始預防失智症?很多研究顯示,失智症患者大腦中的類澱粉蛋白堆積,早在病發前十幾二十年就開始產生。一般的心智評估並無法在臨床症狀出現前檢測出失智症。

然而,透過類澱粉蛋白正子造影或腦脊液檢查,可在認知功能尚正常時檢測出潛伏的類澱粉蛋白堆積。近年多篇在權威醫學期刊上發表的研究顯示,中壯年時期的運動量、體重、血壓、心智活躍程度,甚至飲食習慣,都與未來患上失智症的機率有直接關係,意味着失智症的種子早在中年時已萌生。

去年五月,世界衛生組織發表最新失智症預防指引,明確建議在認知功能還正常時,應透過運動、戒煙、減重、控制血壓、血糖、膽固醇等,及採用地中海型飲食(食用大量蔬菜水果、全穀,橄欖油、加上適量的魚、蛋及家禽類,少量紅肉及紅酒),才能有效減少未來發生失智症的風險。

劉子洋 神經內科醫生

2020-01-18 劉子洋 1 1 澳门日报 content_23265.html 1 進一步認識失智症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