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法會疫後首組團考察
深澳立法合作促灣區發展
澳門立法會參訪團在主席高開賢帶領下,昨、今兩日前往深圳、珠海考察,也是澳門立法會在疫後首次集體參訪活動。參訪團昨參觀了深圳市高新企業、市政務服務中心,並與深圳市人大常委會領導座談交流。高開賢在座談會發言時表示,希望與深圳交流大灣區未來發展及兩地立法經驗,並加強兩地合作。
本報記者 吳惠珊 深圳報道
參訪科創企業
立法會參訪團一行於昨日上午七時五十分從澳門立法會出發,乘車經深中通道前往深圳,中聯辦副主任黃柳權等隨團指導。參訪團早上參觀深圳市工業展覽館,了解最新科技產品;下午轉赴比亞迪公司,了解公司發展歷程,以及考察雲巴、新能源汽車和刀片電池等核心技術及產品。
訪市人大常委
下午約五時,參訪團與深圳市立法機關在深圳五洲賓館南海廳座談交流,深圳市人大常委會主任戴運龍,黨組成員陳波、秘書長湯暑葵、市委港澳辦主任姜力琨等參與。
高開賢表示,深圳在我國最早實行改革開放政策,為全國提供引領作用。《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發佈後,粵港澳經濟水平逐步提升,港澳融入國家發展大局的步伐越來越快。深圳市人大立足於大灣區,從“一國兩制三法域”制度現實出發,用足經濟特區立法權,出台外商投資、智慧財產權、科技創新等條例。其地方立法實踐和經驗,為強化和完善區域立法協同,加強大灣區法律和司法合作,提供有益的借鑒。希望透過今次參訪,互相交流大灣區的未來發展和兩地立法經驗。
深化兩地合作
高開賢表示,大灣區當前建設整體推進良好,但長遠來看,仍面臨諸多亟待解決的難題,例如卡點、堵點需打通,短板和弱項需強化。在立法領域,如何健全區域立法協同機制,做好規則銜接、機制對接,持續優化營商環境,更好發揮“兩制之利”和三地制度優勢,實現大灣區規劃綱要確立的各項目標,是一項重大複雜的系統工程,需要各方統籌規劃,加強溝通交流,共同努力。希望深澳加強立法合作,針對當前立法領域問題,明確下一步工作方向和目標任務,謀而後動,雙向發力,深化兩地合作,實現合作共贏。
區域立法協同
立法會副主席崔世昌發言時表示,深圳與澳門雖分屬不同的行政區域,但在“一國兩制”下,兩地在公共治理過程取得的經驗可相互借鑒,取長補短,互利共贏。尤其在大灣區建設背景下,加強兩地政府治理合作尤為重要,應本着共商共建的原則解決問題;並關注加強區域立法協同及兩地合作機制的構建。
議員何潤生、黃顯輝、高錦輝在會上發言,分別關注大灣區法制建設、便利港澳專業人士赴深圳發展的鼓勵措施,以及如何構建法治化、國際化的一流營商環境等。
參訪團今日將參觀大疆公司官方展廳、華為公司,之後轉赴珠海,考察珠海太空中心和灣仔街道人大代表中心聯絡站,並與珠海市人大常委會主要領導座談交流,預計晚餐後返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