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銀全幣種信用卡
2025年01月22日
第C08版:鏡海
澳門虛擬圖書館

將文化氣根抵達鏡海深處

劉景松新著《鏡海觀瀾》

將文化氣根抵達鏡海深處

——劉景松《鏡海觀瀾》序

對於澳門作家劉景松,我只是在幾次學術研討會上見過,沒有深入交談,對他並沒有多少了解。這次他約請我為他的散文集《鏡海觀瀾》作序,通過閱讀他的書,我才知道他屬於澳門的新移民學者型作家,先後獲得廈門大學文學碩士學位、北京師範大學文學博士學位。我還間接知道他於博士畢業之後,曾以澳門籍教師的身份,在汕頭大學中文系全職任教五年,並被評為副教授。如今我在暨南大學榮休後也加入了汕大,算起來我與他也是前後同事了,想必這就是緣份。他在回澳並在澳門高校工作之後,卻能迅速融入澳門社會,成為澳門文藝評論界的中堅力量,將文化氣根深扎在澳門的土地上,培育出一種新的文化氣質。

“文化氣根”說出自澳門文藝評論家協會會長、澳門大學的朱壽桐教授,他也是屬於澳門新移民作家。他在《澳門新移民文學與文化散論》一書中分析了澳門新移民文學的各種現象和特點後指出,澳門新移民作家“以真誠的意力向扎根處伸展自己的觸鬚,但終究抵達不了移居地文化沃壤的深處,而只能在空中飄蕩着,吸收着空氣中的養分和水分,同時彰顯着自己的文化認同”。作為澳門文化的植入者,新移民文學作家其實在文化認同上已經很努力了,他們的成績表明,在澳門這塊“小地方,大文化”(著名學者饒芃子語)的區域,新移民文學給澳門文化增添了許多亮點,無論是詩歌還是散文、小說以及評論,都有文化融合與文化認同的突出表現,使澳門這個“大文化”之城更加開闊博宏,蘊意深厚。

劉景松此書通過讀書、賞景、懷人、評文,真切表現了他在澳門這塊土地上的文化生長和文化個性的形成,充分表現出他要將文化氣根深扎在澳門這塊土地上的努力。

這首先表現在他對澳門土地和文化的深情上。甫一開卷,他就袒露他的胸懷:“蕞爾澳門,長駐我心”。在這塊有山有水、一出門就踏入歷史的風水寶地,他仔細地描述了他與澳門果樹的情緣,在澳門這座博彩城裡,其實並非骰子的五彩顏色,還有那迎風舞動的各種果樹的風姿。他在春夏秋冬四季漫步於澳門各處,都可以遇見各種果樹,如枇杷、香蕉、楊桃、木瓜、芒果、龍眼、荔枝、野柿子、橘子、柚子,等等。這是很接地氣的表達。小地方,適合漫步,但沒有對澳門的深入了解,很難發現那些容易被人忽略的角落。他甚至在街心花園看到人鳥共樂的圖景,也為澳門的吉祥之氣感到鼓舞。從澳門的牛雜一條街到黑沙灘龍爪角,從“金光大道”到“戀愛巷”,他深深浸入在“人和善,花常開,美常在”的澳門,並以澳門居住者的身份呼喊出“歡迎你到澳門來”。這種身份的轉換是很自然的,在文化認同下劉景松完成了他的心路歷程。在這塊經濟與人員常常流動的蕞爾之地,他的文化認同讓他體認到“萬物流轉,首富會易主,議員常換位,美人終歸遲暮,唯有鏡海魅力永恆”。也正是這樣,他雖出身閩地,但久居鏡海,愛福建,也更愛澳門,在中秋節、重陽節時他還去做義工,為澳門的老者服務,澳門的魅力讓他成為澳門人而自然融入澳門的日常生活之中。

作為高校教師,劉景松的讀書自然是常事,他記錄他四季讀書的雅事也是頗有澳門身份的。大寒時節,他讀李白、杜甫、陶淵明、蘇軾,是溫暖如春;立秋之日遇上梁遇春散文,是氣清神爽;他讀孫犁是感覺到一片清風明月、湖水荷香,讀蘇曼殊則惦念着他的精神自由與解脫。在“澳門傳承關公文化協會”成立之時讀《三國》,則盛讚關羽的義薄雲天,對今人的見利忘義、賤春秋而貴珍珠奶茶多有鄙夷。對那些盲目追歌星、影星而無視科學家、人文學者之“

星”表示憤慨,對稱為“敖哥”的大作家李敖自詡為“思想家”表示不滿,對那些總是喜歡排座次、當“一哥”的做法表示不解,說對比一下那些港姐年年都排座次,“美譽與光環,實不足介懷”。他調皮地寫到,其實這正應了“小

哥”費玉清唱的那一句歌詞“浮雲散,

明月照人來”,對社會現象的觀察和批判自然很有些澳門立場。聯繫到他看“

首富會易主,議員常換位”的萬物流轉

觀,這種表達很自然有澳門作家的口吻了。

劉景松的寫人評文也帶上了澳門的色彩,像寫懷念著名語言學家程祥徽的文字,不僅寫出程先生早期的坎坷處境和在澳門時的豁達境界,也寫出了他們常在一起聚會和交談的情狀,其中的許多細節甚可回味。如程先生在手機上猜謎,在興頭上就呼喚在同一棟行政樓樓下的劉景松一道來解題。喝酒時劉景松必“使壞”讓程先生表演他在青海高原上所學到的行酒令:酒端平——兩邊行——鳥叫聲——探照燈,行事之間足見他們之間的友誼。尤其在寫程先生移民初期在香港求職的艱難,其中也滲透着兩人的共同遭遇和體驗,所以才有多處的共鳴。他寫澳門筆會會長林中英,用的是“溫婉有儀”的評語,寫對林中英的第一印象,則用“藍色白色一相逢”去形容,說她的膚色白淨所帶的蒼白來自報人的熬夜、敬業,也是智慧之白。他的“隔海說文”也多着眼於澳門作家,如評曾經在萬木草堂向康有為求學過的盧湘父的詩文創作,多從其人的平和性格出發,評澳門基金會主席、澳門文化界聯合總會會長吳志良的人與文是“其心熾熱,其文沛然”。此書最後還有兩個附錄,一個是《澳門主要文學社團與刊物》,另一個是《回歸25周年澳門文學大事記》,讓讀者在了解了澳門文學與文人的諸多個案之後,提供這樣兩種文獻資料,可以對澳門文學有一個更完整全面的把握。附錄雖是學術性的,但附在他的散文集最後也是學術文學兩相宜的。

中國文學的傳統常說“文如其人”,讀劉景松的文字,你就會感覺到他是一個至情至性之人。他的文字很放得開,他想甚麼就說甚麼,寫出來,不會藏起他的觀點。他的喜愛,他的嗜好,他的日常生活,都會通過他的文字表露出來。他喜歡看足球賽事,說起國際米蘭與AC米蘭和祖雲達斯的意甲三強,如癡如醉,“荷蘭三劍客”、“德國三馬車”的球員名字他一個不拉記得清清楚楚。更有意思的是,為了看中韓足球對抗賽,他竟然在半年前尚沒有開打之時就撥通央視體育台詢問直播事宜,弄得央視職員哭笑不得,回他一句“還有半年啦,你急甚麼?”就這麼一個散文作者,你說我們對他的文

字會不感興趣嗎?

蔣述卓

2025-01-22 蔣述卓 1 1 澳门日报 content_389506.html 1 將文化氣根抵達鏡海深處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