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映紀錄片《芳草如茵》探討腎病醫療支援
傳新促完善器官捐贈移植制度
【本報消息】傳新澳門協會與本地獨立影像創作者合作,昨日下午三時在傳新澳門協會會址舉行關注腎病紀錄片《芳草如茵》放映及主題分享會,探討本澳相關醫療法規改善之處,建議政府增加對本澳腎病患者的醫療支援,完善器官捐贈及移植制度和流程等。
治療影響生活就業
紀錄片主角庭茵、影片導演何倩玲及李文蕊、澳門腎友協會主席龍雪敏及理事長梁錦華、立法議員林宇滔及傳新澳門協會會長甄慶悅出席。影片記錄庭茵確診慢性腎衰竭後的心路歷程。初期需要定期洗腎時,她曾萌生放棄的念頭,但經過兩年調適,終於學會接納透析為生活一部分。面對不確定的器官移植機會,她選擇珍惜當下,保持樂觀。她在分享會上呼籲大眾注意身體的訊號,注意健康,無論順境逆境都要堅強面對。
何倩玲講述拍攝《芳草如茵》的初心,希望透過紀錄片喚起社會對腎病患者的關注。影片由二○二一年開始拍攝,原本只為真實紀錄本澳腎病患者的日常生活,沒想到在三年的時間裡,故事主角由定期洗腎,到面對疫情封控的困境,再到突如其來的換腎機會,過程中經歷高山低谷,亦凸顯患者與家人之間的親情,令此真實故事更為動人。
醫療豁免法例滯後
龍雪敏指出,腎病患者因長期需要進行透析治療,生活和就業均受嚴重影響。患者需要定期洗腎,此外與常人無異,但不少患者確診後因各種原因失去工作,承受沉重的心理和經濟壓力。每周三次洗腎(澳門居民山頂醫院每次七百元,私家醫院約二千元)加上藥費,是一大負擔。
惟政府近年收緊資助,包括審查申請者積蓄和家庭收入,不但加重弱勢病人負擔,更易引起家庭矛盾。按現行澳門法例,只有三類人群符合第68 / 89 / M法令第二項內容,才獲得醫療豁免,而這個法規是於一九八六年澳葡政府所訂立的,可見已經時代久遠、不合時宜,跟不上現時的社會發展。感慨澳門腎移植發展步伐實在太慢,以致病人“等不及”而需要自費前往香港或內地等其他地區進行腎移植,費用更龐大。
倡檢討免費醫療網
林宇滔指出,香港設有器官捐贈聯絡主任專責發掘潛在捐贈者及與家屬溝通,但澳門缺乏相關制度,影響病人獲得器官移植的機會。他亦關注到本年政府財政預算中,醫療開支有所減少,促請當局交代削減開支會否影響對弱勢病人的資助,並應檢討現行的免費醫療網,確保長期病患者得到適切照顧。他強調,換腎不僅能改善腎友生活質素,更可減輕病人及家庭的經濟壓力,讓他們有機會重返工作崗位。促請政府完善器官捐贈制度,並維持對腎病患者的醫療支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