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銀全幣種信用卡
2025年01月17日
第A08版:澳聞
澳門虛擬圖書館

站在世界高度 感知世界跳動的脈搏

站在世界高度 感知世界跳動的脈搏

——學習貫徹習近平主席視察澳門重要講話精神

澳門回歸祖國廿五周年之際,習近平主席再次蒞臨澳門,十二月十八日至二十日,出席澳門特區政府歡迎晚宴、澳門回歸祖國廿五周年大會暨澳門特別行政區第六屆政府就職典禮,並視察澳門特別行政區,帶來中央政府和全國人民對澳門美好祝福的同時,發表一系列重要講話及指示。

殷殷期盼,諄諄囑託,都是習主席對澳門的關切之情,更是習主席對澳門未來發展領航指向。

在十二月十九日特區政府歡迎晚宴上,習主席首先提到的期許是:“登高望遠,要着眼於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戰略全局和世界百年變局。”

“國際舞台”、“對外開放平台”、“中外文化合作交流基地”、“中西文明交流互鑒的重要窗口”,都是習主席此次在不同場合講話中對澳門的定位。顯而易見,澳門需要以更開放的姿態,在國際舞台上發揮內聯外通的作用。

澳門在歷史上,是重要的貿易港口,因緣際會之下,不同種族的人口匯聚於此,長此以往,以中華文化為主體,和多元文化交流與互鑒的澳門特質就逐漸形成。回歸前,澳門人經歷了從身份問題的自我探尋到文化自覺的過程。一九九九年澳門回歸祖國後,在國家支持下,特區政府出台諸多文化的保護和扶持政策,澳門在本土歷史、文學、藝術等領域內望自省,錨定文化澳門的基礎目標日漸清晰。

港澳問題研究學者齊鵬飛當時率先提出“經濟香港,文化澳門”,在對比和差異中凸顯港澳兩地不同的發展方向。如此,我們便不難理解為何在二○一九年出台的《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以“文化澳門”定位澳門──“中華文化為主流,多元文化並存的交流合作基地”。第六任行政長官岑浩輝更在他的競選政綱中提出“法制澳門”、“活力澳門”、“文化澳門”及“幸福澳門”四大願景,可見文化是發展澳門的獨特優勢,中西文化薈萃的現象,令澳門具有高辨識度。

習主席在慶祝澳門回歸祖國廿五周年大會暨澳門特別行政區第六屆政府就職典禮上的講話,開篇即肯定過往不同時期澳門都扮演着重要角色:“中國最早一批留學生從這裡走向世界,不少中華經典在這裡經翻譯傳到西方,西方近代科學、技術、文化,不少經澳門傳入中國內地。”

澳門在文化上的獨特優勢至今仍然在發揮着作用:“澳門作為世界上唯一以中文和葡文為官方語言的地區,在促進中國同葡語國家經貿合作中,發揮着重要平台作用。”

習主席提及的澳門文化現象及澳門獲得的美譽,更是為澳門文化“劃重點”:

“‘澳門歷史城區’列入《世界遺產名錄》,處處是旅遊打卡地,備受中外遊客青睞。美食之都、文化之都、盛事之都等美譽紛至沓來,格蘭披治大賽車、澳門國際音樂節等品牌活動聲名遠揚,來自世界各地的文化藝術在這裡交相輝映,中外文化合作交流基地的優勢,更加突出,成為不同文明和諧相處、融合發展的典範。”

習主席對澳門提出的四點希望中,有“着力打造更高水平對外開放平台”,希望澳門“用好中西薈萃的文化優勢,促進國際人文交流,講好澳門故事、中國故事,打造中西文明交流互鑒的重要窗口。”

從“劃重點”到提出四點“希望”,其中,有從過去、現在到未來的時間關聯性,更有內在的完整性。

我們解讀出的信息越豐富,越能夠深刻領會習主席過往關於文明文化文藝文聯的重要論述;越將習近平文化思想融匯貫通,便越有助於澳門未來的發展。

以上所述,引發以下三點關乎未來澳門的個人思考:

一、將文化資源轉化為可發展的優勢,以內容轉化打造跨文化國際傳播平台。

“澳門歷史城區”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這無疑是最值得澳門人驕傲的第一張世界級文化名片。“中國現存最古老的西式建築、東西方建築藝術的綜合體現”,是“澳門歷史城區”最獨特之處。

習主席將“澳門歷史城區”形容為“處處是旅遊打卡地”,是因為澳門作為世界旅遊休閒中心,寶貴的文化資源也是旅遊資源。將文化資源轉化為可發展的優勢,這當中有內容和形式的轉化。首先,內容傳播是關鍵。以“澳門歷史城區”為例,內容傳播一定不等同於資料介紹。世界遺產地,需要澳門人自己講好“澳門歷史城區”的故事,因為這裡是最能集中體現中西文化薈萃、中西文明交流互鑒的地方。以此將習近平文化思想中“七個着力”的重大要求之一──着力加強國際傳播能力建設、促進文明交流互鑒、充分激發全民族文化創新創造活力等,融匯貫通,從而打造澳門成為跨文化國際傳播平台。因為國際傳播的本質是跨文化傳播,是跨越不同文化、宗教的傳播,存在着豐富的文化多樣性特質。因此,打造澳門成為更高水平對外開放平台,必然包含跨文化國際傳播平台的內容。

二、 發展文(商)旅(科)融合新型文化業態,以形式轉化助力澳門經濟適度多元發展。

新質生產力是推動各行業高質量發展的關鍵。時代快速發展,加速了文化、旅遊、科技等行業邊界的融合。新質生產力不僅僅是單一傳統行業的創新,也是行業領域之間的融合、創新與共生。文化與科技的融合,其快速的、更新迭代的發展,業已成為必然趨勢。用科技支撐文旅項目,就是探索文化和科技的融合機制,加快發展新型文化業態的主要路徑。

文旅融合,不過是近幾年的事,當前我們又面臨文商旅科融合的時代,這就是形式的轉化,同時也為文化帶來新的合作與實踐方式,並進一步拓展文化的傳播渠道。

“創新”,既是科技與文化的共通之處,也是新時代的精神譜系。美食之都、文化之都、盛事之都等美譽,加上格蘭披治大賽車、澳門國際音樂節等品牌活動,都是值得澳門珍視和守護的文化資源。由於當中有大量的優質內容可供挖掘,是汩汩奔流的文化活水,讓我們有了“內容為王”的抓手,從而打造以內容為王、科技創新的文(商)旅(科)融合項目,為數字文明、數字產業、數字世界植入人文元素提供文化養分,成為澳門經濟適度多元化發展路上的主力軍。

三、站在世界高度,感知世界跳動的脈搏。

中華文化與多元文化共同形成了今天開放包容的澳門文化格局。今天的澳門,應該堅守中華文化的主體、同時珍視多元文化的差異性。數百年的澳門歷史印證文化交流與互鑒的積極作用──互相促進,和合共生。

中華文化在澳門從沒有出現斷層,在澳門的中華兒女一直守護中華文化的血脈,可以說中華文化滋養着一代又一代的澳門人,薪火傳承出於澳門人熱愛中華文化。長期以來,澳門從以中華文化為本體的文化現象中收穫的民眾認同感,能夠在形成文化認同和國家認同上發揮更大的作用。

二○一四年習近平主席視察澳門大學橫琴校區,在一場名為“中華文化與當代青年”活動上曾深情表達對中華文化的重視:“我本人也是一個中華文化的熱烈擁護者,忠實學習者。”

澳門的多元文化優勢在於獨特,“澳門歷史城區”以整體性、豐富性、延續性形成了它的獨特價值;美食之都以土生菜為靈魂、憑只能在澳門品嘗得到的這一獨家性立於世界;澳門國際音樂節以創辦時間長的堅守品格,在國際音樂圈獨樹一幟……

誠然,澳門回歸祖國廿五年來,已發展成為國際大都市。今天的澳門,作為文化之都、盛事之都乃至演藝之都,要站在世界高度,從對世界的關心、對全人類命運的關懷,感知世界跳動的脈搏;以心聯通世界,以文明對話世界,廣泛拓展國際文化交流與合作。打造更高水平對外開放平台,定當着力於用世界的發展眼光,來講述澳門故事和中國故事,找到澳門文化永續、也是人類文明永續發展的精神指引。

中國文聯第十一屆全國委員會委員

澳門文化界聯合總會副會長

穆欣欣

2025-01-17 中國文聯第十一屆全國委員會委員 澳門文化界聯合總會副會長 穆欣欣 1 1 澳门日报 content_388409.html 1 站在世界高度 感知世界跳動的脈搏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