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銀全幣種信用卡
2025年01月16日
第B08版:新園地
澳門虛擬圖書館

(斷章寫義)拱手奉上的資料?

拱手奉上的資料?

首先有大量的證據表明,Facebook、Google大量透過你的搜索記錄、觀看文章記錄、影片記錄跟cookies,建構出一個你的“巫毒娃娃”,一個極其準確的數位形象,然後廣告商會透過你這個巫毒娃娃知道你喜歡什麼、預設你可能會想要什麼。光是這樣就比偷聽你要精準、經濟許多,偷聽你還要背負不必要的侵犯隱私責任,多划不來。

而且Facebook、Google也會透過地理定位資訊,了解到你跟你的朋友什麼時候會聚在一起聊天聚會。這時候他們會回去看你們兩、三好友的巫毒娃娃,從搜索記錄去推測你們過去看了什麼,什麼是你看過我看過,會成為聊天話題的,然後再推播相關廣告給你。

【摘自:〈破解世紀大迷思:Facebook真的會用麥克風,偷聽大家講話嗎?〉,INSIDE,二○二五年一月四日】

上星期的文章裏,我指出蘋果公司付錢只為息事寧人,不代表“數據收集”一事不存在。之所以有此想法,因為我相信奉上數據的,正是我們自己,而科技公司只是抱着何樂而不為的心態去應用這些數據。

過去,我們習慣將“私隱資料”與出生日期、住址、電話等掛鈎。這想法的背後,反映出我們是從實體世界的角度出發,以擁有這些資料是否能識別出具體身份作為準則。

當網絡與現實世界的界線漸變模糊,我們已越來越不可能將自己在網絡世界留下的痕跡完全與現實割裂。更有甚者,當我們習慣將一切都數碼化、網絡化時,小至搜尋資料,大至應用網上銀行,其實就等於將自己的一切資料乖乖奉上。結果,科技公司、網絡平台等不費吹灰之力就得到這些資料,根本不需要“盜用”。至於它們應用前有否得到我們的同意,那就是另一回事了。

(比你更了解你的 · 二之二)

穆 森

2025-01-16 穆 森 1 1 澳门日报 content_388314.html 1 (斷章寫義)拱手奉上的資料?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