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銀全幣種信用卡
2025年01月15日
第C03版:藝海
澳門虛擬圖書館

聽馬友友後感

馬友友在巴黎聖母院演奏

聽馬友友後感

二O二四年十二月七日、八日,巴黎聖母院重新開放所舉行的音樂會已經過去,歷史踏入二O二五年了。然而,我仍然常常念起,美籍華裔大提琴家馬友友演奏巴哈的《第一號無伴奏大提琴組曲》。

馬友友出生於巴黎,自然對巴黎懷有特別情感。此外,馬友友是在建成於一三四五年的巴黎聖母院,演奏誕生於一六八五年的巴哈之作,自然還有一種神聖的使命感。雖然,作為一位平凡的中國人,我只是通過視頻,欣賞馬友友的演奏,但我曾經有幸做過巴黎的客人、做過巴黎聖母院的瞻仰者,又曾經在巴哈的音樂中流連忘返,並得到過觸及靈魂的熏陶。因此,在親切又愜意地聆聽馬友友時,我也懷有特別情感,內心也還有一種神聖的使命感!

馬友友的演奏所達到的高度,無須多談!他在演奏巴哈《第一號無伴奏大提琴組曲》時,成竹在胸、駕輕就熟。他側着頭,手指在弦上移動,弓子在弦上推拉,他看都不看一眼,由始至終不假思索。處身類似巴黎聖母院的聖地闡釋巴哈,當然是馬友友生命中無數重複的又一次積累。看看馬友友在《第一號無伴奏大提琴組曲》旋律中的臉容吧!時而似在凝視沉思,時而閉着嘴唇在微笑着!前者也許在咀嚼巴黎聖母院之所遭受,後者也許在慶幸巴黎聖母院被蹂躪後的重生。

我以為,馬友友演奏時,其前頭只有不多的幾位錄音師、錄影師。但當馬友友結束最後一個音符,把弓子輕輕舉起時,卻響起了熱烈掌聲。

馬友友終於早早站在當代最著名的大提琴家之列,原因跟他對自己的要求不無關係。他曾說過:“如果我想成為一個音樂家,我必須聆聽,必須在乎,必須要感同身受,要有好奇心,因為我最終要代表人們的聲音”。

其實,即使做一個音樂的愛好者,也應該這樣。

費拉拉

2025-01-15 費拉拉 1 1 澳门日报 content_388120.html 1 聽馬友友後感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