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間“鬼城”
豐都有城,名曰“幽都”,其形為存於人間之幽冥地府,亦因但丁之《神曲》被稱作“中國神曲之鄉”。單聽上述稱謂,或許鮮有人知所云何處,但提及“豐都鬼城”之大名可謂如雷貫耳。傳說,人死後將去往冥府接受審判,方可入輪迴,而位於重慶豐都縣的“鬼城”,正是依據傳統幽冥文化打造的陰曹地府。作為全國唯一以“鬼”命名的4A級景區,又是長江郵輪沿線特色景點,“鬼城”憑藉神秘“景設”令遊客慕名前往。於喜好志怪靈異的筆者而言,自然是旅遊清單上不可或缺的一筆。
初到豐都,雖非清明時節卻也細雨紛紛,混着長江之畔的霧氣有些陰冷,索性先吃碗正宗重慶小麵暖身。穿過遊客中心,沿登山道一路上行,不多時便來到傳說中通往地府之奈何橋。“奈何”二字本是梵文之音譯,意為“地獄”,因此奈何橋也是檢驗生前善惡的一道關口——行善之人將被庇佑從容通過,作惡之徒則會被打入橋下血河池受罪。現實中的奈何橋,始建於明代永樂年間,與《劉三姐》著名唱段“哪個九十七歲死,奈何橋上等三年”截然不同,僅由三座小青石拱橋並列組成,本就容不下太多人同時通過,更別提獨霸橋上“等三年”了。
剛下奈何橋,一方小小“孟婆亭”便映入眼簾,貌美如花的孟婆不時為遊客遞上“孟婆湯”,可謂傳說與旅遊商業之巧妙結合。“帝之女遊於江中,出入必以風雨自隨。以帝女,故曰‘孟婆’,猶郊祀志以地為泰媼。”冥府中赫赫有名之孟婆,據記載最早出現於奇書《山海經》中,乃堯帝之女,生魂飲下其手中孟婆湯,至此世間愛恨情仇一筆勾銷。
跟隨熙攘人群轉過星辰墩、登上三十三重天、跨過鬼門關、走過黃泉路,來到生魂最後登高遠眺故鄉之“望鄉台”時,我突然有些迷茫:剛過奈何橋就飲下孟婆湯,抵達望鄉台時,是否還能記得家鄉過往?來不及細想,我已跟隨人流置身天子殿,腦海隨即浮現出齊天大聖揮筆勾去生死簿名字的一幕……熟料,走馬觀花閱盡十八層地獄之酷刑後,下一秒我已釋然:何時飲孟婆湯不重要,畢竟神話之細節無法考究,透過視覺刺激將“行善積德”刻入骨髓,方為“鬼城”文化之價值所在。
相較之下,距豐都新縣城約二十公里的鬼王石刻就人跡罕至。巨型摩崖石刻“巴人鬼王”依山而雕,高一百三十八米、寬二百一十七米,僅舌頭長度就達到八十一米,堪稱“世界第一大鬼”,遠觀時,現實版神廟逃亡(遊戲)既視感滿滿,亦曾吸引遊人無數。如今,此處年久失修,僅剩一對八旬夫婦孤獨看守,幾近荒廢,甚感惋惜。
惟願,這一方幽冥文化能源遠流長,提醒凡人銘記“唯善呈和”、明白何可為何不可為;警醒世人珍愛生命,畢竟死亡絕非徹底之解脫。若能如此,建這人間冥府便是極大善舉。
蟲不語